數九寒天,氣候干燥,近來,市內各大醫院里患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就診人數劇增,但有些市民因患病程度不太嚴重,便會選擇去藥店自行買些藥"扛一扛"。不過,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市民在買藥時大多是聽從藥店工作人員的推薦,或是購買自己常買的藥品,但對于拿到手的是藥品還是保健品卻沒太注意。
藥品信息未留意
“這段時間南方好多地方都下雪了,可太原沒一點兒動靜,氣候干燥得要命,這不,正好藥店會員日搞促銷了,就多買了點放在家里,以防感冒時能用的上。”昨日,剛從新建路一家藥店走出來的市民徐大媽如是說。記者看到,她手里拎著的塑料袋里有七八盒藥,據她說都是些常用的消炎和感冒類用藥。當被問到買藥時會不會注意藥盒上的批號等信息,徐大媽直搖頭,表示“沒有注意過,藥店賣的藥一般不會有假”。 隨后,記者又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問及買藥時是否會關注藥品是否“國藥準字”時,大多數人表示“不清楚”,一般買藥時會買自己常服的藥品,或者聽從藥店店員推薦,沒留意過藥品的“身份”。
“國藥準字”才是藥
在藥店買到的都是藥品嗎?答案為“不一定”。不少人在藥店買藥時也許會遇上這樣的情況,比如,您去買感冒藥,藥店店員不僅會給您拿消炎類或緩解感冒癥狀的藥,同時,還會向您推薦加速感冒痊愈的藥,甚至搭售維生素C片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同樣是維C,藥片的價格不過每瓶幾元錢,而如果是保健品,那價格就會是天壤之別,高達幾十元的都有。所以,在選購藥品時必須分清是藥品還是保健品。比如,當您嗓子不舒服需要含潤喉片時,也一定要注意是否含的是藥片,有時也許您在藥店買到的就是一種潤喉糖塊,它只是保健食品而已。
“國藥準字”是藥品的身份證明,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嚴格審批后取得,其格式為:國藥準字+1位字母+8位數字,其中化學藥品使用的字母為“H”,中藥使用的字母為“Z”等。只有獲得此批準文號,藥品才可以生產、銷售。需要強調的是,沒有“國藥準字”的產品都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功能。像保健品,甚至保健食品,國家批準文號為“國食健字”或“衛食健字”等。因此,選購藥品時應認準“國藥準字”。食藥監部門工作人員稱,藥店應該在醒目位置設立藥品區和非藥品區以及保健品區,并明確告知消費者所購是否為藥品。購買處方藥,必須憑職業醫師或助理職業醫師的處方才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