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投資快速增長,房屋新開工規模持續擴大、開發企業土地成交面積由負轉正……昨日,記者從省統計局了解到,去年我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大力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房地產開發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也出現了商品房竣工面積持續下降,房價繼續高位運行等新情況、新問題。因此,保持樓市調控政策的定力和韌性,優化土地供應結構,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仍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關鍵。
投資加快
數據顯示,我省房地產投資速度持續加快。2018年,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376.6億元,同比增長18.0%。從各月投資完成情況看,7月份達到最低點,之后呈現出逐月加快態勢。
從工程用途看,商品住宅投資保持快速增長。2018年,商品住宅投資完成1033.8億元,同比增長22.1%。
從投資構成看,土地購置費高速增長,全年達328.9億元,同比增長73.2%。 從項目規模看,大項目引領帶動作用明顯,投資規模在5億元以上的項目開發投資完成959.2億元,同比增長25.8%,占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5.4%。
銷量增長
受房屋竣工面積和商品房待售面積持續減少,商品房期房銷售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 2018年,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2360.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期房銷售面積179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9%。全省商品房銷售額1610.6億元,同比增長18.6%,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1473.2億元,同比增長20.2%。
庫存低于警戒線
除了投資增快外,市場商品房待售面積已處于警戒線以下。
截至2018年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984.8萬平方米,比2017年末減少240.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639.3萬平方米,比2017年末減少172.0萬平方米,占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的比重由上年的66.2%下降到64.9%。
以2018年商品房月均銷售面積為基數,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積消化周期5.0個月,處于警戒線以下,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消化周期3.5個月。 一般來說,商品房去化周期在一年左右較為平衡,高于18個月呈現供過于求,低于6個月則為供不應求。
價格仍在高位運行
從商品房銷售額與銷售面積之比看,2018年末,全省商品房銷售額與銷售面積之比為6822元每平方米,比2017年末增加了1203元,同比增長21.4%,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額與銷售面積之比為6649元每平方米,比2017年末增加了1192元,同比增長21.8%,其中太原市為11041元每平方米。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太原市2018年各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同比分別增長7.8%、7.5%、7.6%、7.7%、7.5%、6.9%、7.7%、9.5%、10%、9.8%、10.%、11.2%。 省統計局分析稱,人口集聚及城市化水平提高是房地產開發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截至2017年底,我省常住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為太原市和大同市,城鎮化率分別為84.7%和62.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3%)。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和太原晉中同城化深度推進,太原市的城市集聚效應明顯增強,房地產業呈現出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量快速增長的態勢。
穩房價,先穩地價 住宅價格仍在高位運行,而土地供應規模、供應結構、供應方式和土地價格是影響房價變動的重要因素,因此穩房價首先要穩地價,合理調控房地產用地的供應節奏。經濟發展好、人口流入量大、住房價格高的地區,要擴大商品住宅特別是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規模,調整優化布局,加快供應節奏,滿足市場需求,穩定市場預期。完善土地公開出讓方式,可采取“限地價、競房價”或“限地價、競配建”的方式,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基本面”。同時加快房地產閑置土地處置,降低拿地成本,提高集中式自持租賃企業的投資回報,通過政策引導,倒逼市場從存量改造走向增量供給。此外要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增加租賃住房土地供給,緩解住房供需矛盾。
防止樓市成為“灰犀?!?/p>
在優化土地供應結構的同時,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繼續堅持“分類指導、因城施策”,深化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體系,大力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加強房地產市場供需雙向調節,既要抑制泡沫、防止大起大落,也要適當引導投資和消費,防止房地產開發市場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灰犀?!?,確保全省房地產開發市場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