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我國康養產業蓬勃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新興產業。2013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養老和健康服務的支持引導政策,特別是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各省區市紛紛將康養產業列入“十三五”規劃。但據調查了解,康養產業發展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康養產業的社會認知度、參與度不高。產業鏈條松散,帶動效應不明顯。資源開發滯后,特色品牌尚未形成。建議進一步完善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山西省列入國家級康養產業試驗區,將山西列入“長期照護險”制度試點城市。
【案由】
目前,康養產業發展格局仍處于點狀、局部的狀態,缺乏明確的產業定位、整體布局、細分產業的具體政策引導,一定程度上導致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對康養產業的認知度、參與度不高,制約和影響了康養產業的發展。
產業發展總體思路、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產業重點、空間布局、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的研究缺位,致使資源共享不充分,產業集中度低,產業帶動效應不明顯,還沒有實現與自然、人文、旅游等資源共建共融、聯動發展。
康養產業具有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風險高、招商難度大等特點,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康養資源整合滯后和開發不足并存,公共性基礎設施供應不足,多樣化的康養服務和康養產品沒有有效整合,康養產業的高附加值和帶動作用未發揮;發展模式趨同,區域特色不明顯,文化特征不突出,品牌建設滯后。
康養產業蘊含著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覆蓋面廣,產業鏈長,能夠打造成一個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從山西來看,發展康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比較優勢。資源豐厚。優質的氣候資源、森林資源、溫泉資源、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寶貴的中醫藥資源成為山西發展康養產業的獨特優勢。基礎條件不斷改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品牌帶動文化旅游產業強勁發展;高鐵、航空、高速公路形成通達全國的立體交通網絡,入晉時間和成本不斷降低;“健康山西”在線運營,搭建起省內尋醫問診一站式服務平臺,醫療衛生體系日益完善。市場前景廣闊。全省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68萬人,北靠京津冀,南接中原、關中兩大城市群,輻射老年人群超過1000萬,市場需求巨大。初步估計,未來山西康養產業規模可達2000億元以上。
【建議】
3月7日,住晉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聯名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山西省列入國家級康養產業試驗區,將山西列入“長期照護險”制度試點城市。
委員們說,按照2020年全面開放康養服務市場的目標要求,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進一步完善支持企業在借貸融資、人才培育引進、稅收、土地供給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康養產業與脫貧攻堅、特色農業緊密結合,與旅游、養老深度融合,扶持康養產業做大做強。
委員們說,建議將山西省列入國家級康養產業試驗區。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康養產業行業指導和統籌安排,指導制定康養產業建設與發展、管理與服務、運行與補貼、管理與監督的標準,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的康養產業體系,為山西康養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委員們說,建議將山西列入“長期照護險”制度試點城市。建立多層次保障制度體系,做好“長期照護險”與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制度的銜接,適時將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列入全民參保計劃中,充分發揮優勢互補作用,提高整體保障水平。稅收政策方面,建議個人購買長期護理保險的可以抵扣納稅,企業為員工購買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險費可以作為經營費用在稅前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