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突破110億元,比2016年翻一番,利潤增長185%,“勇當改革試驗田”的汾酒集團成為白酒行業唯一入選全國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企業;占全國任務總量1/10的“三供一業”剝離移交任務全面完成,受到國務院國資委通報表揚;現代化工集團掛牌運營,通用航空、民爆集團宣告成立,燃氣集團完成重組,3家省屬科研院所完成轉企改制;全年兌付剛性到期債券1959.6億元,沒有發生一筆違約,山西國企成為交易商協會全國會員中信譽度最好的板塊……
2018攻堅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山西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用足非常之力、堅守恒久之功,在補考中趕考,全面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一些創新性舉措顯現出后發優勢、走在了全國前列。在不斷深化改革和強化轉型引領的作用下,實現了國有經濟穩中向好,質效兼得,“結構反轉”態勢明顯——
2018年,省屬國企資產總額達到2.92萬億元,在全國排名僅次于4個直轄市,排第5位;完成增加值2580.4億元,同比增長8.6%,創歷史最好水平,列全國第3位;實現利潤300.9億元,同比增長54%,創7年來新高;上繳稅費849.3億元,占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37%……
以三大攻堅戰、兩個專項行動為牽引,著力化解遺留問題,為發展強基固本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我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發展,取得了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明顯階段性成效。
但把山西國企國資改革放在全國的大背景下來看,需要補考和趕考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在理念境界、體制機制、產業結構、人才和創新等方面仍有不少差距:
省屬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滯后于全國,每年需要補貼資金達68億元,包袱沉重;資產規模大而不優,省屬國企中只有3戶為混合所有制;資產負債率偏高,比全國高10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居高不下,舉債額度存量大,形成融資難、融資貴的怪圈……
一年來,按照“補齊短板,對標先進,迅速趕超,后發優勢”的工作思路,我省以問題為導向,著力先行解決眼前制約國企國資改革和發展的突出問題,打響了剝離企業辦社會、防范風險攻堅戰、“處僵治困”瘦身健體三大攻堅戰,推進了壓縮資產負債率和清理應收賬款兩個專項行動。
打好剝離企業辦社會攻堅戰,2018年我省“彎道超車”全面完成占全國總量10%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不僅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山西答卷”,全省上下通力配合形成的“山西經驗”,受到國務院督導組、國務院國資委通報表揚,兄弟省市不斷前來問計取經。
打好“處僵治困”瘦身健體攻堅戰,省屬國企管理層級全部壓縮至4級以內,法人機構減少935戶,43戶“僵尸企業”完成市場化出清。同時,省屬國企三年累計退出煤炭產能6690萬噸,占全省總量75.7%。
打好防范風險攻堅戰,2600億元政府高速公路債務順利平移、成功重組,為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提供了“山西方案”。潞安集團180項目163億元銀團貸款落地,國有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找到新解。2018年剛性兌付1959.6億元到期債券,山西國企被評為全國國企債券融資信用度最好的板塊。化解了一批上市公司退市風險。
高效開展降負債專項行動,省屬國企資產負債率降到74.86 %,同比下降3.27個百分點。高效開展清理應收賬款專項行動,應收賬款比年初凈下降292.4億元,降幅25%,困擾省屬國企的資金問題大大紓解。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三場攻堅戰、兩大專項行動的順利實施,不僅使迫在眉睫的問題大為紓解,也為全省國企國資改革和轉型取得更大成效打下堅實基礎。
以闖過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為導向,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為改革拓展新局
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啟動以來,2018年5月3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節點。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在國企國資改革闖深水區、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省委高規格召開省屬國企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推進會,既客觀評價了國企國資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績,更清醒地指出縱向比小有進步,橫向比差距很大,有些重要指標,遠遠落后于全國和先進省市的問題。
這次關鍵時刻召開的重要會議,進一步提高了認識、鼓舞了士氣、刷新了思路、明確了重點,對正奮力奔跑的全省國資系統起到了“猛擊一掌”之效。全省上下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以改革促轉型的重大戰略決策上來,凝聚起抓改革、促轉型、謀發展的磅礴力量。
省國資委深刻領會“用足非常之力、堅守恒久之功”的會議精神,迅速將《2018年國企改革行動計劃》動態更新為8·38國企改革施工圖。一年來,全省國資系統緊抓“窗口期”,圍繞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構建各類資本相互融合的產業聯動機制和市場化經營模式、抓好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等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拿出“人十之我百之,人百之我千之”的勁頭,全力推動改革加速度、再突破。
在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方面,現代化工集團掛牌運營,通用航空、民爆集團宣告成立,燃氣集團完成重組,3家省屬科研院所完成轉企改制,煤機制造集團重組快速推進。通過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各新動能、興產業公司邊組建邊快速形成生產力。國有資本正在從煤炭“一柱擎天”,逐步邁向多元發展。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省屬國企集團層面破冰,汾酒集團成功引進華潤集團,整體上市提速,子分公司混改率從66.7%提高到70.9%,高出央企2個百分點。新增2戶二級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以晉蘇煤電“聯姻”、潞安集團與美國AP公司合作為標志,一批股權合作項目順利落地。乘著我省黨政代表團赴粵港澳考察的東風,省屬國企與深圳國企在多個領域達成股權合作意向。
在對企業考核方面,在全國率先推出“一企一策”目標考核,重點考核全員勞動生產率、噸煤成本下降、上市公司市值、科技研發投入等轉型和創新關鍵性指標,制定與企業領導任免、薪酬,職工收入等掛鉤的“四掛鉤”“進二退一”政策,讓考核真正“長牙齒”。
……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一年來,既不當“婆婆”,也不當“甩手掌柜”,省國資委以常態化入企大調研為抓手,優化“保姆式”服務,強化穿透式監管。出臺了《省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首批45名外部董事進駐省屬國企行權履職。黨的領導嵌入公司治理,“三基建設”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紀檢監察工作力度空前,查處違紀違法案件658件,黨紀政務處分995人,全力為改革保駕護航。
以實現工業歷史性的結構反轉為目標,全力推動產業變革,為轉型集聚動能
當前,正處于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代,要清醒認識到不改革不轉型沒有出路,改得慢轉得慢也沒有出路。要敏銳把握難得歷史機遇,抓住高質量發展、產業變革和能源革命帶來的重大契機,抓住目前來之不易的改革局面、轉型態勢和市場轉機,把山西國企真正做優做強做大,更好擔負起轉型發展主力軍的歷史使命。
一年來,全省國資系統深入貫徹省屬國企深化改革轉型發展推進會的重要精神,按照轉型項目建設年各項要求,全力推動新產業、新動能發展和企業轉型。
“省屬國企要實現增加值年均增幅10.9%,三年實現煤與非煤產業的歷史性結構反轉。”2018年8月,省國資委與省屬國企簽訂了“一年和三年轉型發展目標責任書”,響亮地提出省屬國企要率先實現結構反轉的目標,體現了省屬國企作為轉型主力軍的使命擔當,為全省工業結構的歷史性反轉吃下了“定心丸”。
面對這個需要“跳起來摘桃子”的重大戰略目標,省國資委和省屬國企科學謀劃和實施了一批具有戰略性、牽引性的重大項目,截至2018年末,儲備重大轉型項目數量286個,總投資6966億元,這些三年內竣工投產的重大項目,對全省產業轉型起到極強的支撐牽引作用。
改革揚帆,轉型出海。
一年來,全省國資系統傳統產業不斷優化、煥發生機,新產業新動能接力涌現、加速成長,能源革命率先破題、多點突破。通過強攻轉型升級,結構反轉的態勢加速形成。
繼高端碳纖維后,太鋼集團“手撕鋼”再次驚艷全球;180項目實現全系統滿負荷運行后,潞安集團2GW高效PERC電池項目與深紫外芯片項目也迎來爆發式成長;全球單套最大BDO裝置、己內酰胺裝置和三套國內領先的乙二醇裝置,在陽煤集團投入運行;晉能集團單晶異質結光伏電池達到世界最高量產轉化效率;國際能源與上海電氣合作打造首批智慧風電全產業鏈基地;晉煤集團3個煤層氣勘查新區塊成功點火出氣;山西能投發運中歐、中亞班列50列,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六個國家12個城市;文旅集團加快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景區資源并購重組;建投集團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產業;國控集團5個新動能項目落地建設;大地控股加大項目投入和技術研發,為全省轉型項目落地打造土地載體……
在2018年經營業績創7年來最好水平的基礎上,省屬國企2019年首季繼續高開高走實現“開門紅”。其中,從一季度增加值完成情況看,非煤占比44.8%,比2018年的43.5%提高1.3個百分點,非煤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持續加大。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當前,正處于在“兩轉”基礎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關鍵時期,全省國資系統正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牽引全年工作,全面對標先進省市,“補考補上來”“趕考合格了”,為到2020年山西國企國資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