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分揀沙棘
人物名片
郝新鳳,太原古交人。2007年于山西大學畢業后,在北京從事廣告、銷售7年。后于2014年返鄉創業,專注于民間食療珍品古法沙棘膏的熬制、推廣。于2016年注冊了“那山腳下”沙棘膏品牌,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了多方經驗,將沙棘膏的產品品質大大提高,并推廣到全國多地中高消費市場。于2017年獲得古交市第三屆創業創新大賽意向創業類一等獎。同年獲得太原市創業創新大賽意向創業類優秀獎。2018年入選山西省三晉英才青年優秀人才。
在太原市古交岔口鄉,有一座聞名本地的山,名叫二龍山。山腳下住著百十來戶人家,祖祖輩輩以種田為生。在這里,郝新鳳過著田園的生活,做著健康的食品,通過網絡分享,幸運地把家鄉的特產沙棘膏銷往全國各地,5年來不僅踐行著自己的夢想,也觸動著家鄉百姓創收致富新方向的思考。
-北漂七年青春不悔
2007年郝新鳳從山西大學畢業后,帶著對大都市的憧憬抵京,年復一年地在網絡、廣告、銷售等行業學習歷練,一晃7年過去了,郝新鳳在繁華喧囂的京城為不悔的青春奮斗并幸福地收獲了愛情。和普通女孩子一樣,成家生孩子,擠地鐵、趕公交,上班、下班……生活平淡而安逸。在京期間,郝新鳳和朋友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吃”,從小時候的味道談到現在的食品安全,尤其是有了寶寶以后,如何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成了她最關心關注的話題。一次在西貝莜面村就餐時,一瓶沙棘果汁引起了她的一段遐思。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想到它,失意時想到它,故鄉的月,如一幅水墨丹青,年月漸深卻歷久彌新。郝新鳳想到了老家漫山遍野金燦燦的沙棘果……金色飽滿的沙棘在村子周邊的大山里隨處可見,那些野生沙棘既無污染,營養還很豐富,是不是可以讓故鄉的沙棘也走向更多的消費者,更好地為大家提供健康的選擇呢?郝新鳳當下決定,要做沙棘膏,做健康、無添加的良心食品,做流傳上千年的民間食療珍品。
郝新鳳打小就是一個不服輸的女孩,小學升中學,中學升高中,考到一個新學校時,她都是班里的倒數,但是她總能不急不緩地突破現狀,一躍前茅,讓老師和同學對她刮目相看。她說大學期間過于懈怠,她一直很懊悔。如今夢想繪就,她又開始蠢蠢欲動,她去圖書館查閱了大量關于沙棘和沙棘膏的歷史文獻、實驗研究,這些資料都佐證了沙棘作為藥食同源食材,對人體健康方面的功效。山西是野生沙棘大省,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下,沙棘更為廣泛地流傳并延續至今。在京7年打拼,日子過得有些迷茫了,沙棘這一故鄉的果肉芬芳直戳她那濃濃的思鄉情懷……
-返鄉創業歸隱純凈
2014年,郝新鳳結束了7年的“北漂”,回鄉創業。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的那一方田園、那一份牽掛。郝新鳳為公司取名“那山腳下”。從此靜靜地在故鄉經營著這家土特產銷售公司,她采用電子商務的模式,在網上多渠道銷售家鄉土特產。沙棘膏、黑木耳、小米、雜糧……這些來自古交的土特產正在通過網絡走出山西,銷往全國。創業是辛苦的,但是只有這樣才能致富,只有這樣才能過上健康的好日子!這些農特產,也逐漸成為了古交的一張新名片。
回鄉注冊公司、建熬膏車間、注冊商標,郝新鳳一肩挑。那個秋冬,郝新鳳全家出動上山剪沙棘,并用傳統的方法熬制出350公斤沙棘膏。銷售伊始,“一瓶也賣不出去”的囧況讓躊躇滿志的郝新鳳懷疑自己對沙棘膏的認同有點“一廂情愿”,在深入走訪客戶以及與醫療行業的專家溝通后,郝新鳳重新定位,將沙棘膏銷往一線城市。“靠山吃山”,在網店銷售沙棘膏土特產,郝新鳳自己做代言人,將采摘熬制的過程拍成照片和視頻傳到網上。天還不亮,她就得趕村里唯一一趟公交車,將顧客訂購的沙棘膏運到市里,再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這樣的生活,她堅持了3年,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
在微商日漸普及的時候,郝新鳳嘗試通過圖文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呈現沙棘膏的綠色健康,由于有了傳統中醫的針對性,一位客戶一下購買了60瓶。這給了初涉市場的郝新鳳很大的動力,3個月,350公斤沙棘膏就銷售一空。看看自己辛苦的勞動有了收獲,哪個人會不高興呢?土地就像村民們的孩子,被人們辛苦地哺育著,然后再去回報人們。到了秋天,村里便熱鬧了起來,和沙棘膏一同走出大山的,還有家鄉的小米、雜糧、土雞蛋等農畜產品。綠水潺潺,青山環繞,那山腳下貿易公司將古交的土產山貨搬到網上展示銷售后吸引很多客流。不需要大的資金投入,無需為店面租金而煩惱,還能拓寬銷路,靠身邊的土特產致富,真是一舉兩得。“現代青年到農村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的、原生態的農家產品應該會越來越受歡迎,我非常看好這個市場。”郝新鳳這樣堅定地堅持著她的那一縷鄉愁。
-腳踩泥土踐行初心
2015年以來,來自太原古交岔口鄉寨底村的郝新鳳成功地將本不起眼的沙棘膏銷售到全國各地。太原市對這位“時代新人”的評語是:“北漂7年,奔走于繁華與喧囂;返鄉創業,歸隱于純凈與靜謐。”
當郝新鳳將自己摘沙棘、收蘑菇、磨米、喂雞的照片發到朋友圈,總能收到異國他鄉朋友們的點贊和羨慕。“其實每個人都有田園夢,都有想回而回不去的故鄉,我銷售的就是他們想吃卻吃不到的山貨、土特產。”幾年間,她的沙棘膏產品遍及北京、上海、廣州、浙江、臺灣甚至美國等地,年均銷售額達到數十萬。
以前這些根本沒人要,現在隨便上山采摘都能賣錢的野生沙棘,經過加工竟被郝新鳳售出“天價”,這件事讓古交的百姓口口相傳,大開眼界。每年中秋節前后,更多村民開始上山采摘沙棘果,有人建起了儲存沙棘的冷庫,也有人跟著開始熬制沙棘膏,沉寂的鄉村熱鬧起來。這件事讓郝新鳳又喜又憂,喜的是當地人開始認可身邊的“寶貝”,憂的是沙棘屬于野生植物,3年掛果,5年盛產,如果盲目采摘,不講究熬制工藝,建立標準,會使沙棘膏的藥用價值大打折扣。然而,郝新鳳又覺得自己是遇到了創業的好環境,因為作為資源型縣城,古交政府近年在調整戰略,將發展特色農業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因地制宜,重點發展榛子、沙棘、中藥材和小雜糧的種植。通過引進新品種和選育本地的優良品種,古交建成千畝沙棘育苗基地;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及企業,就沙棘品種選育及市場前景等進行綜合分析,并對沙棘產業給予資金支持。
郝新鳳說,政府的政策落到了實地,落到平凡人的身上,未來,那山腳下貿易公司將會做有核心產品的農業經紀人,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讓家鄉更多的綠色農產品“走出去”。
郝新鳳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她常常對大家說,現在做的事情“是會有福報的”,盡管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收益,但能幫助更多的人把東西賣出去,把古交的特產推廣出去,心里也很開心。她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故事,科普關于沙棘膏的健康小知識,這也引來了不少網友的駐足“觀光”。自己是幫助農戶們更加適應市場發展的規律,既能把家鄉的好東西推廣出去,也能激勵農戶們產出更好的產品,生產更加規范。目前,岔口鄉的村民在郝新鳳公司的帶動下把沙棘作為一個健康產業在推廣,郝新鳳不僅被評為“時代新人”,還入選“山西省三晉英才青年優秀人才”。她始終懷念著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綠水青山間無憂無慮玩耍的時光,現在的鄉村變得沉寂蕭條,年輕人也大多外出務工,然而為了能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她一樣在努力著。
創業艱辛,不可安逸!無論是網上的小本生意,還是開店賣貨,這都算是走在創業的路上,郝新鳳在這條路上雖然走得艱難但是走得很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