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醫大二院心內科與心外科聯合,成功地為一女性患者實施了高危復雜冠心病雜交手術。
患者,66歲,主訴活動時心前區憋痛3年,加重1月。2016年在外院行冠脈造影發現多支冠脈病變,嚴重狹窄、鈣化,建議外科搭橋,患者拒絕,遂藥物保守治療,并輾轉太原及北京多地,咨詢多家醫院,仍建議外科開胸搭橋。近1月靜息狀態下胸痛發作頻繁,舌下含服硝酸甘油3分鐘好轉。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3月20日山醫大二院行冠脈造影顯示前降支中段狹窄約90%,遠段狹窄約80%,全程重度鈣化,明顯迂曲。3月22日行冠脈搭橋術。山醫大二院心臟外科團隊在全麻下行微創小切口搭前降支LIMA橋手術。通過這個僅幾厘米大小的切口,獲取左側乳內動脈,完成了前降支的搭橋手術。4月2日于對鈍圓支及右冠脈行支架置入。患者術后胸痛消失,恢復良好,于4月8日順利出院。

冠心病的傳統治療方法,外科開胸搭橋,內科用導管介入,各有其優劣。搭橋手術療效好,但創傷重,還可能面臨血管閉塞的風險;導管介入藥物支架,創傷小、但不適用重度鈣化、迂曲血管。臨床治療表明,心臟的三支冠脈中,前降支“搭橋”效果好,回旋支和右冠更適合介入支架。如用雜交手術,開胸創口減小、心臟不停跳,手術時間縮短1/3。一站式雜交手術多見,病人一次性做完兩種手術,不需在手術室之間轉移,也不用經歷兩次麻醉、消炎,手術風險和術后并發癥大大降低。但是一站式雜交手術仍然存在增加術后出血風險,應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不足事件及支架內血栓形成,增加腎臟負擔、增加傷口感染、增加手術時間等待解決問題。
結合該患者病變特點,山醫大二院心臟內外科團隊討論后,決定選擇先進行微創前降支LIMA橋,后支架植入開通右冠及鈍圓支,內外科結合行完全血運重建。山醫大二院心內科作為山西省136工程重點專科,致力于我省心血管內科臨床、科研等多方面的發展。
山醫大二院心內及心外科合作完成此例分站式高危復雜冠脈雜交手術,完成完全血運重建,標志著我省冠心病患者有了更多選擇,針對不同患者選擇個體化治療,力爭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