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1日訊5月,內蒙古呼和浩特、黑龍江大慶、寧夏吳忠的三場牧業經濟管理培訓大會接踵而至,拉開了伊利“牧業精英全國巡回站”全國培訓的大幕。由伊利邀請的國際知名奶業專家為數百位伊利合作伙伴傳道授業,指點迷津。未來,伊利的牧業經濟管理培訓將會在全國更多范圍內巡回開展。
不久前,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首次提出構建“全球健康生態圈”的概念,致力于進一步凝聚多方力量來共同實現“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遠見成就未來”,這是伊利倡導的重要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中國奶業已與全球奶業融為一體,對牧場管理者來說要睜眼看世界,深入了解全球奶業,才能成就更好的未來。伊利作為行業龍頭,注重引入全球奶業的先進經驗,并結合中國奶業發展實際,來幫助合作伙伴提升經營能力,以此構建高水平的“全球健康生態圈”。這次培訓正是伊利推動中國奶業振興,布局健康生態的重要實踐。

伊利邀請國外專家為牧場主進行培訓
這次,伊利邀請來自美洲的知名奶業專家格雷格為大家分析國際奶業發展形勢,傳授先進經驗,從邊際價值、奶業盈利的關鍵經濟驅動力,講到成功養殖業者的十個特點……培訓會上座無虛席,大家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來自伊利合作伙伴犇鼎牧業的業主平原對這次培訓表示受益匪淺,他說:“養牛不能閉門造車,這次培訓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相信在伊利的引領下,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引進來’‘走出去’,學習經驗,提高效益。”
放眼全球奶業發展,中國奶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拿單產來說,2018年全國奶牛單產達到7.3噸,而荷蘭是8.3噸,美國高達10.4噸。為了幫助合作伙伴提高效益,增強行業競爭力,伊利不遺余力。不僅通過奶牛科學院等平臺對牧場管理者進行培訓,還幫助合作牧場導入標準化、規模化SOP管理,進行現代化改造升級。此外,伊利向牧場派駐“嵌入式服務人員”,手把手地解決養牛中的技術難題。通過一系列努力,伊利合作牧場“降本增效”效果明顯,2018年奶牛單產整體較上年同比提升0.8公斤,每公斤奶養殖成本降低0.07元,全年增加收益2.18億元。
為進一步提升合作牧場的競爭力,伊利又推出“一公斤奶項目,十噸奶工程”,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完善和延伸服務鏈條,要幫助合作牧場實現單產提升1公斤奶,2020年牛群單產突破10噸奶的目標。在培訓會上,伊利對這項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吹響了嘹亮的號角。
奶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不可或缺的產業,伊利把推動“奶業振興”的擔子挑在肩上,幫助行業共同發展,為中國奶業樹立了表率。提起伊利的幫助與扶持,培訓會現場的牧業精英們由衷地為伊利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