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趙東會,男,中共黨員,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榮記省一等功,現任太原市尖草坪區司法局匯豐司法所所長。他榮獲的全國性榮譽稱號有:人民調解能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個人、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最美志愿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模范司法所所長等。
“自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黨的先進性所傳導給我的無窮力量,就始終支撐著我將責任、擔當和奉獻回饋給黨和人民,并一直堅守在基層司法行政戰線的工作崗位上。這些年來,我用辛勤的汗水和潤物無聲的堅守投身于平凡的基層工作,為受助群眾撐起一片天、給誤入迷途者帶去溫暖和希望、幫助遭遇糾紛困擾的家庭實現和睦相處、促進社區(村)的平安和諧、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趙東會的開場白,讓人感覺到他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自豪,“在此,我最想要說的是,感謝黨和人民給予我的所有榮譽。”
-不讓“拉茲之歌”的悲劇重演
上個世紀70年代有一部風靡中國的印度電影《流浪者》,片中講述了主人公拉茲被父親遺棄后誤入歧途變成“少年犯”的故事。影片也提示我們的家庭和社會給予青少年良好的成長環境,給那些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們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是多么的重要。而實際上,識別和辨別能力都比較弱的青少年一旦面臨惡劣的成長環境,“問題青少年”一旦無法很好地融入社會,他們繼續上演“拉茲之歌”悲劇的幾率就會大增。
“有一次,我組織轄區孩子們參觀省少管所。在禮堂上,‘少年犯’們懺悔的眼淚,‘媽媽!我想回家!媽媽!我錯了!’的呼喊,讓我終生難忘。”
“得知這些‘少年犯’多數是監獄服刑家庭、單親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家庭、貧困殘疾家庭的孩子時,我深感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于是,我暗下決心,決不能再讓這類無辜的孩子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走上犯罪道路。結合轄區內的家庭功能缺失、下學無人看管或者干脆輟學等實際情況,我多方整合資源、籌措資金,為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建立起400平方米的教育服務基地——“新航家園”。多年來,我經常吃住在基地,和這些缺少家庭溫暖的孩子們交朋友,既當‘嚴父’,與孩子們交流溝通,又當‘慈母’,給孩子們洗衣做飯,答疑解惑。有時還要以孩子‘舅舅’的角色出面,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把很大的精力都放在了這些孩子們身上。剛開始家人對我的做法十分不理解,但當家人看到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在我的幫助下,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家人漸漸開始理解我的工作,兒子也開始利用課余時間,主動輔導孩子們文化課,我愛人也開始幫助孩子們洗衣服。”
多年來,趙東會先后資助特殊家庭孩子63000余元,為168名特殊家庭的孩子擔任了代理家長,代理參與各種糾紛調解190余次,主動為他們提供撫養費、傷害賠償等法律援助133件,先后挽救幫扶特殊家庭的青少年863人。
“由于編制待遇問題,我準備調離工作崗位。得知這一情況后,一個孩子拉住我的手請求我不要走,其他孩子抱住我哭著說:‘你走了,我們怎么辦?’面對這些孩子的期盼,是調走還是留下,一時讓我難以決擇。調走,我可以繼續享受副科待遇,而留下來卻要失去副科待遇。糾結于此,讓我晚上久久不能入睡。那些曾經與我朝夕相處的孩子們,一張張笑臉浮現在我的腦海里,讓我難舍難分。最后,我還是決定留下來繼續守護這些孩子。因為孩子們需要我,我也舍不得離開他們。”
趙東會的榜樣力量先后吸引了6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和“五老”志愿者加入到關心特殊家庭青少年的隊伍中來。《一個共產黨員帶領400名共青團員服務600名青少年》的事跡在媒體報道,趙東會先后幫扶挽救的863名孩子中,有的考上了大學,有的走上了工作崗位,還有的主動加入到“新航家園”的志愿者隊伍中,他們也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幫助特殊家庭的孩子們了。更為可喜的是,這些孩子們還在“新航家園”立了“感恩石”,以表達他們對黨和政府的感謝,決心堅決聽黨的話,跟黨走。
-甘當一名基層的人民調解員
某年農歷八月十三,一位低保戶殘疾人葉先生來到司法所找到趙東會,訴說其在住院期間他大哥私自將其房屋租賃后,拖欠物業公司水、電、暖氣等費用2300余元,導致物業公司給其停了電。雖然他找有關部門協調解決,但尋求多個部門求助未果。
“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發現快到中秋節了,必須馬上幫助調解通電的事情。我急忙放下手上的工作,陪同他來到物業公司進行協調,先后和物業公司多個領導協調。物業公司堅稱:必須交清欠費,否則不同意通電。于是,我提出為葉擔保、寫承諾書,請求物業公司先通電,通電后的電費由我承擔,中秋節后我負責調解欠費糾紛。物業公司有關負責人被我的真誠感動,立即安排工作人員給葉通了電,使他愉快平安地度過中秋節。”“中秋節過后,我及時將葉和他的兩個哥哥叫到一起。經協調,兩個哥哥各自分擔一部分欠費,物業公司減免一部分欠費,按照約定履行了對物業公司的承諾。”
“在某拆遷項目中,根據安排,我負責156戶拆遷對象的調解工作和協議簽訂,但發現有些拆遷戶存在抵觸情緒。我查看拆遷戶名單時,發現有低保戶殘疾人葉先生的名字。由于葉系殘疾人,父母去世,一人靠低保維持生活,其對拆遷工作抵觸情緒非常大。我決定,以做好葉的思想工作作為推動拆遷工作的突破口。當我來到拆遷現場找到葉先生后,看到他那脆弱的身體,我又急又氣,不由得撂下幾句“狠話”,讓他感到不知所措。原本,他是想司法所所長此次來是對其抵觸拆遷的行為進行責怪的,卻不料我說的全是關心他身體的話。頓時,葉感到有些愧疚。隨后,我將他接回家中,根據其實際情況和有關政策,認真地為他核算了拆遷有關補償,幫他選擇了合適的樓層,解決了他的擔憂,他也順利搬遷了。”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在辦公室審查安置補償協議時,發現準備簽訂的葉的安置協議換成了其大哥的名字,提供的有關手續也換成了其大哥。我第二天就找到葉,告知被拆遷人換成其大哥名字的后果。葉告訴我,這不是他的本意,是其大哥、大嫂、侄子的意見。他在大哥家居住,不便堅持寫自己的名字。于是,我主動為其做主,經過多次與其大哥及家人耐心協調,終于換回了葉的名字,保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葉一個人的三件事,感動了一戶,影響了一群。大家一個個都搬遷了,這使我圓滿完成了任務,還得到了拆遷戶的認可。”
趙東會率先在太原市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趙東會工作室”,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趙東會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后讓236個瀕臨破碎的家庭破鏡重圓,使86個無人呵護的未成年人得到保護,給72名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經濟資助,尤其是把長達多年的9件信訪案得到了化解,先后有76名受助群眾和糾紛當事人主動成為義務調解員和法制宣傳員。
-在困難面前,我要發揮共產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
“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是司法所工作的一大難題。面對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的困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必須在困難面前發揮‘一面旗幟’的作用。”
“一方面,我率先將安置幫教工作向監獄前移,了解服刑人員的家庭困難,及時解決服刑人員的后顧之憂,調動了服刑人員主動改造(學技能、考文憑)的積極性,彌補了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困難的短板,促進了刑滿釋放人員順利融入社會;另一方面,針對社區矯正人員參加集中教育、社區勞動時,請假難、扣工資的顧慮,我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及時將社區矯正人員的集中教育等活動安排在下班以后,解決了社區矯正人員這些難題,提升了社區矯正人員的自我管理意識。”
“某年6月,我通過司法行政服刑人員信息網得知,張某因家庭矛盾誤將其妻傷害致死,被判刑13年,家里留下兩個兒子無人看管,年邁的父親也需要照顧。其在監獄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無人管,最怕的是自己還沒出監獄孩子就進了監獄。我及時進行家訪,了解情況,主動為其兩個孩子擔任了代理家長,及時安排大學生志愿者給他們輔導文化課,使兩個孩子先后考上了大學。在我的帶動下,先后有42名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
只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愛黨、愛民、愛崗,把黨的事業放在心上,把人民的事情抓在手上,堅持用“責任心”把每一個人的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解做細做實做好,堅持用“包容心”把每一位安置幫教(社區矯正)對象服務好、教育好、管理好,堅持用“上進心”在完成黨的事業中不斷提升自己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社會管理創新能力、熱情周到的法律服務能力,就能樹立群眾贊譽和上級認可的司法行政戰線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這,是趙東會本次訪談的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