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地震發生后,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向公眾發出地震預警。一時間,地震預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6月18日,記者從省地震局獲悉,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山西子項目將于2022年建設完成,屆時我省大部分地區將實現秒級地震預警能力。
據了解,地震預報和地震預警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質上卻截然不同。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并及時公布于眾,讓預測受災區的人們做好預防工作,以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人類的視線還無法穿透厚實的巖層直接觀測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因此,地震預報,尤其是短期臨震預報始終是困擾各國地震學家的世界性難題。而地震預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臺網,在震后數秒內快速估算地震影響范圍和程度,搶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可能遭受破壞的目標地之前,利用地震預警系統向該區域發出地震警報信息,以便采取緊急處置措施,防止或減輕地震災害損失。2018年啟動的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將實現全國分鐘級地震烈度速報和重點地區秒級地震預警,為政府應急決策、公眾逃生避險、重大工程地震緊急處置、地球科學研究等提供服務,對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山西是國家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工程重點建設地區,項目建設內容包括由1096個臺站、1個省級中心、11個市級信息服務平臺等組成的臺站觀測系統、通信網絡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緊急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技術支持與保障系統。2018年8月,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山西子項目獲正式批復,全面啟動實施建設,目前土建工程已開工,8個基準站已經進場實施,預警中心建設正在穩步推進,預警終端服務工程的258個點位核查有望今年6月底完成,各項工作正按照實施方案有序推進。項目建成后,我省大部分地區將具備完善的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和基于鄉鎮實測值的分鐘級烈度速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