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酷暑難耐,目前我市已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期。7月26日,市疾控中心發布警示,三伏天里,市民應采取防暑降溫措施,還要注意飲食衛生,預防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同時,疾控專家推薦了幾種防暑防病的小知識,幫您安然度夏。
太陽底下少待會兒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高溫、烈日暴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是引發中暑的常見誘因。 專家提醒市民,遇到高溫天氣,應盡量避免在室外參加體力勞動或較為劇烈的體育活動。外出時應戴好遮陽帽、太陽鏡和太陽傘等,宜穿寬松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隨身攜帶必要的防暑藥物,如清涼油、人丹、風油精等。平時要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在正午太陽直射時進行戶外作業,戶外作業時間不易太長,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如果出現中暑癥狀,如大汗淋漓、神志恍惚,要及時降溫解暑。飲食以清淡為好,多食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的食物。
吃東西時講究點
三伏天里,許多人喜歡晚上結伴出去吃夜宵、吃燒烤,平時在家里也不愛開火,即使自己做飯,往往也喜歡做冷食,或者在外購買熟食。疾控專家提醒有這樣飲食習慣的人,請警惕腸道感染。
專家提醒,夏季是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疾病的高發期。因此,大家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注意廚房衛生,生熟要分開,堅持“燒熟煮透”原則。夏季,熟食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應讓食物冷卻后放入冰箱內保存。但冰箱不是保險箱,有些嗜冷菌如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等可以在冰箱內生長。所以,從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徹底加熱或清洗干凈后再食用。 專家還給出了預防腸道傳染病的“九字真經”: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一旦出現腸道傳染病癥狀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