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夜間至29日中午,我市迎來大范圍強降雨,雖然部分路段出現積水,但整體防汛好于往年。7月29日從市城鄉管理局獲悉,經過前期清淤以及對排水設施的全方位改造,今年汛期降雨后路面積水情況和以往同等雨量相比明顯緩解,市區積水點由往年的三四十處已減少至十處左右。
積水排退提速
7月28日晚間7時許,一場降雨來得又急又猛,緩解了持續的高溫。但因短時間雨勢較大,太鋼東門、太原火車站、北中環解放路口下穿通道、府西街新建路口等地段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積水,特別是恒山路太鋼東門處,積水最深處接近1米。
針對上述地段的積水原因,市市政公共管理處副處長于文哲說:“當晚的降雨帶是從陽曲縣進入市區,由北向南移動并逐漸減弱的。前期雨勢較大,尖草坪區、杏花嶺區積水較為嚴重。其中,杏花嶺區降雨量最大,達到47毫米。由于短時間雨量大,致使東山地區的大量雨水順勢而下,集聚在低洼地段”。 對于此次強降雨,市城鄉管理局市政公共設施管理處提前與市氣象局溝通,了解雨情,并針對積水點情況采取了相應措施:54個泵站全部開啟加速排水,市政工人雨中站在排水井附近打開井蓋快速排水、調運泵車幫助低洼地段排水。當晚10時許,多數地段的積水已排退。晚11時許,積水最深的太鋼東門附近的積水也逐漸排退。7月29日上午,市區再次迎來大范圍降雨,全體應急搶險人員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保障了市民出行的順暢和安全。
防汛情況改善
與往年相比,今年防汛的總體情況明顯改善:往年強降雨后,市區積水點通常有三四十處,而今年僅有十處左右;積水排退時間也大幅縮短,由往年的三四個小時縮短至一個多小時。于文哲進一步分析說,往年用于清淤的費用在三四百萬元左右,今年,市政部門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是往年的數倍之多。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濱河東西路等主次干道的清淤不再是局部進行,而是全線徹底清淤,并大量使用了機械清淤,清淤效果更好。往年南中環街、塢城路等易積水地段,在今年并沒有出現大范圍積水。
另一方面,今年用于排水設施節點改造的投入達到1500萬元,也是歷年來最多的。其中,興華街是以往的易積水地段,道路沿線增建了2個泵站,但新舊泵站的作業并不協調,舊泵站超負荷作業,新泵站一直“吃不飽”。今年通過調整兩個泵站的服務區域,使其均衡作業,排水情況較好。
同時,針對三給街、芮城鐵道橋下、北中環街和濱河東路立交匝道往年出現的積水情況,今年都增建了應急泵站,改造工程已臨近尾聲,預計8月可投用。 此外,市城管局與市住建局提前溝通,將目前在建工程中配套建設的26個泵站也納入汛期的統一管理中,遇到強降雨,具備條件的泵站可立即啟用??禈方帧⑺麝P街、山西體育中心等一批新建泵站即將投用,屆時新建路、五一路等主干道的排水情況會明顯改善。
嚴守汛期安全
對于雨后道路積水,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雖然近年來我市加大了城市建設速度,但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海綿城市的建設尚未形成規模,絕大多數道路的排水主要依靠雨水管網和泵站等。如果短時間降雨量過大,全部匯聚在雨水管網系統內,必然增加排水管網的壓力。這時只能依靠泵站的輔助作用,泵站的啟動和運作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會造成低洼地段的短時積水。 我市的主汛期通常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市城鄉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防汛部門會繼續全面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強化監測預警、隱患排查、預案執行、責任落實等,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