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只有扎根于沃土,在充足的陽光、雨露滋養下,才能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這是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經常說的一句話。7月26日,遠勤山告訴記者,1987年大運集團從銷售摩托車做起,到生產摩托車,再從銷售汽車到生產汽車,一步步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改革開放帶來的良好環境和政策,沒有黨和國家的一方沃土,就沒有“大運”這棵茁壯成長的大樹。
遠勤山說,這些年來,集團的摩托車產業由小到大,從弱至強,從起初的引進技術到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僅僅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國內一流的摩托車及發動機生產線,檢測中心也是最早通過國家認可的企業試驗室之一,主要生產40多種型號、200多個品種的“大運”“大陽”和“風馳”牌摩托車以及多個系列的發動機等產品,具有年產150萬輛整車和200萬臺發動機,年產三輪摩托車30多個品種、30萬輛的生產能力,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在摩托車領域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企業并沒有滿足于現狀,在遠勤山的帶領下,經過多方的市場調研和專家論證,集團決定全力進軍重卡行業。自2004年開始,經過歷時5年的傾力打造,在山西運城建成占地1933畝、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的大運重卡項目,并于2009年10月26日正式投產下線。大運重卡項目擁有國內一流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專用車五大工藝生產線,主要生產設備、檢測試驗設備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當前,受全球氣候變暖和能源危機影響,世界各國都將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作為節能減排的首選,我國也將電動汽車產業列為“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給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遠勤山審時度勢,憑借在傳統燃油車行業積累的優勢,大運集團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布局,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企業的核心戰略著力點,超前謀劃、精準發力,在我省率先擁有純電動重卡、中卡、輕卡、微卡、客車、乘用車生產資質,實現全系列產品布局,大運集團正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多年來,大運集團在遠勤山的領導下,不斷實現著新的跨越,集團現已獲得各種專利1000余項,國內外注冊商標417件,國家名牌產品1個,省級名牌產品4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大運DAYUN”“大運”商標先后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