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新聞縱橫

紅軍精神“播種人”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05日 11:10

  光明日報記者黨文婷章文費建異

  在長征中,紅二十五軍是一支特殊的紅軍隊伍,它人數最少,孤軍奮戰,卻通過發動群眾建立了鄂豫陜根據地,積極配合中央紅軍主力北上,成為紅軍長征第一支到達陜北的隊伍。

  紅二十五軍的發展壯大,與長征途中軍民一心積極宣傳紅軍思想、傳遞革命精神密不可分。追尋革命先烈們的足跡,8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秦嶺南麓的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在這里見到了記錄紅軍政策主張的珍貴文物——《什么是紅軍》傳單,聆聽傳單背后紅軍精神“播種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聽我奶奶說,那是1935年2月19日,紅二十五軍在湖北口回族鄉開軍民大會,我爺爺趕了20多里路參加。”老紅軍李玉才孫子李登科告訴記者,“我爺爺打心眼里覺得這是一支代表農民的隊伍,當天就報名參軍了。”

  據鄖西縣原史志辦主任李仁喜介紹,那時紅二十五軍一邊堅持軍事斗爭,一邊放手發動群眾,宣傳工作有聲有色,印發了《什么是紅軍》傳單之后,又刻印了《關于商業政策問題》《民族政策》《告國民黨士兵書》等布告。其中《告國民黨士兵書》發布后不久,國民黨陜軍警備第一旅的一個連就投誠參加了紅軍。

  “后來,因為母親病重,我爺爺沒能隨部隊北上,為了躲避國民黨白色恐怖的瘋狂追捕,爺爺離家前將這張《什么是紅軍》的傳單交給了我奶奶,叮囑她這是紅軍的傳單,一定要保管好。”李登科說。

  1947年冬,這一天到來了,鄖西成為湖北省解放最早的縣。多年之后,老人將這張珍貴的傳單交給鄖西縣檔案館,并叮囑家人一定要把紅軍的故事傳遞下去,教育子孫后代。

  “紅軍所到之處,群眾都熱情擁護,紅軍到哪開會,群眾都積極參加,群眾積極地給紅軍當向導,做宣傳工作。”李仁喜說,鄖西縣的2409名烈士中,半數以上是在保護紅軍、支援紅軍中犧牲的。

  虎頭巖村的村民丁敬禮便是這樣一位先烈。1935年,為了反抗地主的壓迫,丁敬禮參加了紅軍組織的“抗捐隊”擔任宣傳委員,走家串戶把紅軍的主張告訴更多村民。在紅二十五軍北上之后,他不幸被國民黨俘虜,被百般折磨,直到犧牲的前一刻也沒有改變信念。

  正是得到當地窮苦百姓的擁護和支持,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陜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在短短7個月間,就從來時的2500人發展到包括地方游擊隊在內的6000多人。如今,記者在村子里見到不少房屋上仍然留存著當年的紅軍團結農民、擴大隊伍的標語,成為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見證。

  (光明日報湖北十堰8月4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05日01版)

(責編:張志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工布江达县| 南溪县| 峨山| 舟山市| 东乡县| 灌阳县| 新野县| 耿马| 辉县市| 永德县| 乐业县| 乌兰浩特市| SHOW| 启东市| 南投县| 沙湾县| 尚义县| 哈密市| 宜宾县| 广汉市| 鲁甸县| 景洪市| 南京市| 渭源县| 武冈市| 南昌市| 普兰店市| 黄浦区| 韶山市| 历史| 华坪县| 凤城市| 齐河县| 拉萨市| 沙雅县| 天水市| 无棣县| 中牟县| 磐石市|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