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全市創城活動開展以來,尖草坪區把背街小巷整治作為打通城市“微循環”,解決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途徑,按照“分片治理、部門聯動、軟硬同步”的原則,對背街小巷的建筑立面、便道路面、公共設施、交通秩序、市容環衛、標識牌匾、公益宣傳、綠化景觀、路燈照明、架空電線等10大類要素進行了綜合整治。
尖草坪區背街小巷共130條,大多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基礎設施較差,公共設施不全。根據規劃,2018年完成80條背街小巷整治,今年完成剩余50條,第三年提檔升級、鞏固成果,形成長效機制。針對背街小巷整治的難點,尖草坪區以興華北巷專項整治為突破口,實行精細化管理,努力打造全區背街小巷亂象整治標桿。
整治過程中,尖草坪區總結出“五化八整治”的做法。“五化”分別為:便利化。充分考慮群眾出行需求,利用道路兩側以及社區內空地,合理規劃、設置停車位,規范機動車停車秩序;安全化。在各個路口增設交通標識、標線,實現人機分流,劃定自行車停放區等;休閑化。修復或重建人行道,增加盲道和坡道,在道路兩側空地上建設公共休憩場所;美觀化。通過線纜歸并、立面出新、園林綠化、規范牌匾、健全照明設施等,達到靚化美化的目標;特色化。將圍墻改造設計成文化墻,增加公益廣告宣傳等。
“八整治”分別為:違建拆除。拆除未經批準私自搭的棚亭、圍墻、圍擋等;立面整飾。修復破損墻壁,粉飾建筑物外立面;牌匾規范。拆除違規設置的各類牌匾標識,統一規范門頭牌匾、立面墻,并與街巷周邊景觀相協調;路面平整。整修或重新鋪設道路,實現路面平整無坑洼,井蓋、雨篦子無破損,無缺失,地面無私裝地鎖或利用石墩占用車位;設施齊全。公共服務設施規范設置完好,無破損、無銹蝕,安裝分類垃圾桶、休閑座椅;綠化成景。公共區域增加綠化,缺植補栽,鋪設植草磚,粉刷修剪樹木;歸集線纜。具備入地條件的全部入地,不具備入地條件的進行規范梳理;環境衛生。垃圾日產日清、及時清運,無亂堆、亂放、亂倒。
據統計,創城活動開展以來,尖草坪區共硬化路面3萬余平方米,栽種綠色植被4.26萬平方米,更換或新增垃圾桶310個,拆除私搭亂建12.8萬平方米,清除廣告近3000處,清理占道經營2萬余處,清理大件垃圾1000余噸,粉刷建筑外立面572.6萬平方米,梳理架空線纜268.6萬米,整治交通亂象2000余處。
尖草坪區的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目前仍在不斷改進與完善,該區要求各條街道結合各自文化特色,將整治工作與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在提升硬件設施同時提升文化軟實力。充分利用固定版面、廣告牌、 LED屏等媒介進行文明宣傳,動員社區干部、老黨員、志愿者、樓院長和網格長等人員,勸導制止不文明行為,維護公共秩序,收集熱點重點問題,及時提出意見建議,通過這樣的做法,有效避免各類問題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