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沿著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繪制的藍圖,印刷發行和農家書屋工作在今后5年將處于怎樣的新發展階段?錨定怎樣的新發展目標?如何為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如何突破影響和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近日,中宣部印刷發行局負責人圍繞當前行業面臨的形勢與今年重點工作,接受了《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專訪。
聚焦文化強國目標奮力前行
印刷發行業和農家書屋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重要陣地、傳播載體、產業平臺和服務窗口,在繁榮文化市場、豐富群眾生活、拉動內需消費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印刷發行和農家書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路徑指引?!啊奈濉瘯r期,是印刷發行和農家書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邁向更高層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庇∷l行局負責人如是說。
聚焦文化強國建設目標,印刷發行和農家書屋工作將錨定新目標、探索新路徑。印刷發行局負責人介紹,在印刷業方面,重點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有效建立起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雙效統一的體制機制,這是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要探索出臺新舉措新辦法。要點是培育壯大一批知名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創新開拓能力的企業,以骨干企業帶動行業質量水平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突破點是逐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搞清創新的底層邏輯,不斷提升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水平。關鍵點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形成多個具有競爭能力的先進產業集群。亮點是印刷與出版、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等方面實現深度融合,推動印刷的消費體驗更加豐富、更加有趣。
在出版物發行行業發展方面,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閱讀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構建專業化運營體系、融合化發展業態、數字化轉型模式和智能化消費服務新格局,雙效統一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發展方式不斷創新,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新型發行渠道加快拓展,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科技驅動效應逐步凸顯。
在農家書屋服務方面,將初步建成和文化強國、鄉村振興相適應的農村閱讀服務體系,投入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和“兩中心一平臺”融合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內容供給質量顯著提高,線上線下融合服務能力全面增強,農民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得到更高水平滿足,在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進鄉村振興、重塑鄉村文化生態中發揮更大作用。
舉全戰線之力服務建黨百年
印刷發行局負責人表示,今年印刷發行和農家書屋領域要舉全戰線之力服務于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宣傳教育,唱響中國共產黨好的主旋律,把握開啟新征程、開創新局面的主基調,聚焦建成文化強國的主目標,在三個方面開拓進取、扎實工作,迎接和慶祝黨的百年華誕。
夯實導向之基。堅持正確出版導向,全力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等重大主題出版物的印刷發行工作,為慶祝建黨百年宣傳教育提供堅實保障。做好中小學教科書印刷發行工作,確?!罢n前到書,人手一冊”。密切關注疫情防控態勢,組織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和“3·15”質檢活動,不給錯誤言論提供任何傳播渠道。
貫徹創新之要。認真謀劃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制定宣傳好印刷發行業“十四五”規劃,提升印刷發行產業鏈供應鏈水平。辦好2021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培育壯大國家印刷示范企業,建設擴容印刷智能制造測試線,支持數字印刷和互聯網印刷平臺發展。加快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步伐,加強新華書店網絡發行能力建設,推動書報刊亭改造提升,高質量舉辦第30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
踐行為民之本。為廣大農村配好慶祝建黨100周年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出版物,廣泛組織開展黨史學習閱讀活動,開展好“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我的書屋·我的夢”等品牌閱讀實踐活動,讓少年兒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引導農民群眾“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
破題高質量發展痛點難點
當前,印刷業存在數字噴墨印刷、高端印機裝備等關鍵技術“卡脖子”風險,發行業業態融合和轉型升級遭遇“天花板”,農家書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仍較為突出。印刷發行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解決發展短板和薄弱環節。”
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印刷技術裝備的發展,曾先后批準“748”工程、建立中國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等,有力推動了我國印刷技術發展。應對當前印刷業“卡脖子”風險,應當加強系統設計和頂層謀劃,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行戰略性研究和安排。通過強化部門間的協調合作,統籌有關領域的創新資源,提升骨干企業的創新能力,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國家隊”的作用,集中力量進行攻關。要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敢于在創新前沿和高風險領域加強合作進行探索。要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大力推動開放合作,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
針對近年來實體書店面臨的經營成本上漲、電商競爭激烈、數字閱讀分流等“天花板”問題,亟須加大實體書店轉型升級步伐,提升書店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積極適應疫情形勢下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需求,推進實體書店數字化、智能化變革,運用新技術手段探索電子讀物、網絡文學、知識服務等新業務,打造“智慧書店”“智慧書城”。注重加強實體書店分類指導,發揮新華書店骨干作用,實施實體書店示范工程,支持實體書店融入社區、學校、商超、機場、影院等文化綜合場所合作,推動書店由原來單一的圖書賣場向多功能的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轉變。以打造圖書新零售模式為目標,鼓勵網上書店和實體書店深化合作,支持出版發行上下游營銷互動,推出定制產品、專營產品和首發產品,形成出版發行全媒體營銷良性互促局面。
聚焦脫貧攻堅收官、絕對貧困消除后的農家書屋建設問題,印刷發行局將圍繞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開展工作。鞏固好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堅持導向引領,配好配齊黨的創新理論著作和通俗理論讀物,創新閱讀推廣方式和話語體系,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送到農民群眾身邊。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完善鄉村閱讀推廣機制,與“兩中心一平臺”、縣級圖書館總分館等設施深度融合,推動農家書屋更好發揮作用。面向農民讀者需求,優化內容供給,繼續開展“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推薦和補充更新“百姓點單”,加快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完善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提高農家書屋內容的針對性,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