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錦市推出的“掃黃打非”葦編書簽。
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供圖

遼寧美協漫畫藝委會委員郝國平創作的“掃黃打非”主題漫畫。
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供圖
“這蘆葦編成的書簽上畫著我們盤錦本地的丹頂鶴和蘆葦蕩,可受學生歡迎了,說真的,我看到上面刻著的詩詞也想收藏一套呢。”近日,在遼寧省盤錦市開展的“掃黃打非”進校園活動中,興隆臺區林豐學校的教職人員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了當地制作的葦編書簽。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積極發動“掃黃打非”全戰線力量,攜手各界文藝骨干,深入挖掘盤錦市地域文化特色,以“掃黃打非”主題文創產品、“掃黃打非”主題系列文藝創作、“掃黃打非”文化進課堂三大舉措為創作方向,接連打出“掃黃打非”文創融合組合拳。
跨界融合開發文創周邊
“刺繡、剪紙、葦編,還有其他地域特色文化產品,如今我們市的‘掃黃打非’工作跨界融合各類文化元素,獲得了廣泛好評……”遼寧省盤錦市“掃黃打非”講師團的卓文達介紹道。
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攜手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積極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內涵,不斷拓展“掃黃打非”工作文化外延,先后結合滿繡、葦編、剪紙、特色糕點制作技藝等本土非遺,以濕地風光和“掃黃打非”文化為元素,精心設計開發出一系列“掃黃打非”主題文創周邊。
“‘掃黃打非’是清風正氣的正能量,我們的‘果子’結合了‘掃黃打非’工作也就變成了正能量的一部分,變成了幫助正能量入心入腦的一部分。”入選盤錦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劉家果子鋪負責人介紹道。
“現在宣傳‘掃黃打非’工作的載體多了,也就更容易走進千家萬戶。閑了想讀書時有葦編書簽和民俗書立,餓了有‘護苗’‘綠書簽’的特色糕點,‘掃黃打非’工作總能出現在人們需要的地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范點、盤錦市萬達社區的工作人員針對種類日益增多的宣傳品介紹道。
整合資源凝聚宣傳力量
“在‘掃黃打非’的大背景下,在群眾中,特別是青少年中,大力宣傳正能量的故事,營造健康的輿論氛圍,在讀者中宣傳非法出版物的危害,讓非法出版物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為建立良好的讀書環境搖旗吶喊,是我創作這個小故事的初衷。”短篇小說《智擒黑書商》作者陳艷梅說道。
據了解,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近年來堅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原則,組建了一支包括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李潤中,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和金鐘獎獲得者、作曲家隋永明,遼寧美協漫畫藝委會委員郝國平,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陳艷梅等眾多文藝骨干在內的創作隊伍,以弘揚“掃黃打非”正能量和清正風氣為出發點,結合盤錦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不斷創新形式、推陳出新,創作出了包括《眾手護苗綠書簽》《農家小書屋》《智擒黑書商》等在內的一系列主題漫畫、快板、短篇小說和書法作品。
今年4月,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專業拍攝團隊,攜手本土專業音樂人制作了“掃黃打非”主題少兒歌曲《小小綠書簽》MV,迅速提升了“掃黃打非”工作在全市學生群體中的知名度,歌曲一經推出就獲得了遼寧省“掃黃打非”辦公室的高度認可。4月28日,《小小綠書簽》MV在遼寧省“綠書簽行動”啟動儀式上首發,實時在線瀏覽人次超30萬。
“能得到這次參與拍攝的機會,同學們和家長們都很珍惜,現在孩子們通過學歌,不僅知道了閱讀正版書和保護版權的必要性,更成為學校中‘綠書簽行動’的宣傳大使!”在《小小綠書簽》MV拍攝現場,興隆臺區霞光府小學教師侯思雨如此說道。
組建團隊科學引導“護苗”
“這次公開課對同學們的幫助很大,我也是第一次這樣系統地了解到如何辨別非法出版物。”在大洼區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任七年級班主任的辛冬梅,在盤錦市首堂“掃黃打非”進校園公開課結束后說道。
今年5月5日,盤錦市“掃黃打非”辦公室組建了一支由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員、市委講師團專業講師、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隊一線執法人員組成的“掃黃打非”宣講隊,針對不同對象、不同場所,就“掃黃打非”工作內涵定義、如何辨別非法出版物、正確識別網上各類風險三大主題,開展了“掃黃打非”主題系列巡講。在大洼區九年一貫制實驗學校開展的系列巡講第一課,還邀請了遼寧省“掃黃打非”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省委宣傳部反非法反違禁處處長李安慶到現場,為學生們贈送盤錦當地書法家的書法作品“護苗”。
據悉,除了宣講團授課,系列巡講還包含“掃黃打非”知識問答、“護苗·綠書簽”行動公益捐贈等聯動活動,以問答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同時結合互動活動發放葦編書簽、文化圖書、文創書立等多種“掃黃打非”主題獎品,引導學生將課上學到的知識帶回班級中、校園內、家庭里,通過“自幼及老”的傳播,真正實現“掃黃打非”宣傳全年齡段覆蓋。
“接下來,在現有的融合基礎上,我們還將進一步挖掘‘掃黃打非’工作和本市地域文化之間的連接點,持續擴大盤錦市‘掃黃打非’的社會影響力,圍繞打造省內最具特色的‘掃黃打非’城市品牌繼續努力。”盤錦市“掃黃打非”工作人員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