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處置“僵尸企業”,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建立并完善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按照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剛剛出臺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方案》,該區將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痛點和難點,從八大方面切入,旨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省、市支持民營經濟各項政策的基礎上,綜改區將從八大方面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
加快處置閑置土地、爛尾廠房(樓宇)、閑置廠房(樓宇)問題。建設管理部會同規劃、土地、各園區等部門盡快制定閑置土地、閑置廠房(樓宇)、爛尾廠房(樓宇)的處置辦法,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分類指導并積極幫助因市場原因停產的企業盡快恢復生產。對因市場波動造成流動資金不足出現運營困難的企業,盡快通過擔保貸款、投融資平臺搭橋和減免相關費用等措施,解決運營中的流動性問題。對市場開拓不足的,管委會積極搭建各種平臺,利用多種媒介,幫助企業做好宣傳。
加快處置“僵尸企業”退出問題。對項目落后、市場萎縮、自身轉型無望的“僵尸企業”,采取多種方式處置。一是企業有意轉型的,可引入新合作方通過并購、入股、租賃等方式實施項目轉型。二是企業有意退出的,對閑置廠房等重資產,以評估收回等方式予以處置。收回綜改區平臺公司后,招商部門及時引進新項目,通過改造重新啟用。
此外,該區還將幫助企業有效化解法律糾紛,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秩序不受干擾。同時,設立擔保及過渡資金,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對園區內企業存在的各類歷史遺留問題進行梳理,按照省、市相關政策措施對各類遺留問題分類施策,依法依規予以解決,使企業“無價資產”變“優質資產”,助推企業融資發展。與此同時,綜改區將建立并完善企業服務體系,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效”改革,促進新動能加快發展壯大。建立并完善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升級,加快高端研發機構、開放式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庫、知識產權庫、科技需求庫、企業信息庫的功能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