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場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動選擇了山西,讓山西成為最閃耀的主角;展區主設計師的名字中出現了中央美術學院的王曉騫博士,讓這位太原小伙成為展區創意的解讀者。
“我們設計團隊有70多人。為突出視覺沖擊力、內容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展區以圖片為主打,充分采用了實體模型、3D打印、四維動畫、3D全息影像等多種方式,最終構成了我們的設計主題‘山河之勢、轉型之能’。”
年輕而帥氣的王曉騫告訴記者,為把山河之勢表達出來,展墻上運用了大量起伏的曲線,并加入了山西70年發展的時間軸概念。每10年作為一個跨度,通過新舊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來對比呈現。而且每個板塊都有主題色,比如在開放山西板塊,我們運用了偏藍的綠色,以求色彩與形式相呼應。
生動地將山西厚重的歷史積淀表現出來,絕非易事。王曉騫團隊最初設計的方案是采用全息投影,但慮及燈光環境的配套,最終采用了視頻動畫的方式來表現。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云岡石窟、平遙古城分別以浮雕、3D打印、立體沙盤景觀再現;永樂宮壁畫則使用裸眼3D動態圖呈現。這些新技術元素不僅盡情展現出了亮點,而且讓觀者大飽眼福。
“手撕鋼最初設想有一個體驗環節,后來考慮到不易操作,就把它開發成一種文化衍生品。”王曉騫介紹道:“在體現經濟轉型的區域,我們集中放置了太鋼高鐵輪對的模型、太重制作的能夠動態演示火箭發射的塔架模型,還有富士康的寫字機器人,為的是充分展示山西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和變化。根據需要,我們還在18層的冷餐區域設計了一個形如山西地理版圖的logo。”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太原后生,學習期間走遍了世界各地,但無論走到哪,最依戀的總是家鄉的那方水土,家鄉的那碗面。”王曉騫興奮地說,“上次與家鄉‘碰面’是在2017年第三屆山西文博會上,當時我在展館中心區域設計了由空中垂懸的千條絲線組合成的七彩瀑布。看到許多人在前面拍照留影,感覺非常開心。說句心里話,能為家鄉做點事,內心很激動,也很自豪,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服務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