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紅袖標,身著紅馬甲,手拿小鐵鏟,“90后”社區干部喬元欽和他的同事,利用周六午后的時間,一頭鉆進柴市巷煤氣公司宿舍,清理樓道雜物,鏟除小廣告,開展創城入戶宣傳,聽取居民意見。自3月以來,迎澤區組織全區干部利用雙休日時間,連續義務開展創城志愿服務活動,通過上下聯動、全員參與、下沉一線,持續不斷地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向“為民創建、文明創建、全民創建、一體創建、全域創建”推進。廣大志愿者以實際行動擦亮城市的每個角落,傳遞文明正能量,促進全社會形成創城的共識與自覺,全區處處散發著文明的芬芳。
干部群眾一起干
3月的最后一個周末,迎澤區各街道、社區人頭攢動,愛心洋溢。2200多名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走進街巷、小區,參與清理煙頭、垃圾、小廣告,規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等志愿活動。從迎澤區委書記馮原平、區長李慧等區領導,到剛入職的年輕社區工作者,穿戴統一,精神飽滿,入戶動員,清潔家園,為居民群眾營造整潔、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戴上‘文明巡訪員’紅袖標,傳播文明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居民群眾也在這種牽引力帶動下積極參與進來,我們干起活來更得心應手。志愿服務已經成了我周末的一種生活方式。”迎澤區統計局干部楊潔說。
從3月25日開始至年底,迎澤區按照區直機關實有干部數量,每天統籌五分之一的力量,分別下沉到街鎮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倡導全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利用周六周日時間,每周不少于半天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共同為創建文明城市奉獻自己的力量。
目前,區直機關聯合社區集中組織雙休日志愿服務活動共8次,發動1.5萬余人次。區委組織部、區紀檢委聯合出臺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雙十條”文件,對全區干部職工的創城工作進行考量和監督,確保了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和長效化。
大事小事一起抓
剛剛逛完柳巷的市民李女士,發現自己的電動車上系著一個紅色氣球,仔細一看,上面印著:“愛省會、建太原、樹形象。停車在線內,違反會處罰?!彼@才意識到自己沒有按位停放,有人在用氣球悄悄提醒她?!耙院笪乙欢ㄍ\嚾胛?,文明出行!”李女士慚愧地說。
小小氣球警示法,解決交通大難題。“剛開始我們一天能在柳巷路邊給五十多輛非機動車系上氣球,現在飄起來的氣球越來越少了。”柳巷街道志愿者說。創城工作千頭萬緒,迎澤區堅持問題導向,攻堅克難,大事大力抓,難事不畏難,小事不嫌小,用文明的理念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
在積極組織開展“雙月攻堅”專項行動,“九亂”整治進一步提檔升級的同時,全區在示范小街巷推行“一路一專班”綜合治理機制,由街鎮分管領導作為街巷長負總責,派出所、交警隊、執法中隊、市場監督管理局、環衛作業公司、社區、小巷管家共同參與,既各司其職,又通力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形成“一盤棋”。
針對群眾關注的問題,該區從細微處入手,將主次干道“門前三包”升級為“門前五包”,施劃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利用閑置空地建立臨時停車場,開展“煙頭革命”并設置煙頭收集兌換點。環衛工人付師傅說:“越來越多的市民參與進來,我負責的兌換點開設一個多月來,已累計收集了10萬個煙頭?!?/p>
面子里子一起要
創建文明城市既要“洗臉”,更要“洗心”,不只爭面子,還要有里子。
桃南西里20號曾是居民口中的“垃圾院”,如今的大院,儼然一個百花園。大院西面原來是一個1米多高的黃土堆,上面堆滿了垃圾,雜草叢生。濱河東路第一社區向上級申請資金,先后投入70多萬元用于清理垃圾、平整路面。熱心住戶梁東明不做旁觀者,他帶頭站在土堆里協助社區干部將垃圾一件件清理出來,自掏腰包在院里栽上果樹。受到感染,居民們紛紛行動起來,粉刷樓道,裝修門房,在院里安裝監控,綠化小區。不僅如此,以前見了面形同路人,現在遇見總要噓寒問暖;以前遇到問題互相推諉,現在總有人主動擔當,大院真正成為了“親情園、和諧居”。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社區志愿者不能只當勞動者,只有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發動群眾共同行動起來,講文明,樹新風,整座城市才會充滿溫度、充滿力量?!睘I河東路第一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李麗萍說。
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空間的束縛,迎澤區創城志愿活動天天一小有、周周一大搞,持續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越來越多的市民從旁觀者變成了創城參與者,從熱度不高到情緒高漲,為創城工作注入了鮮活而多元的力量,形成了干群齊動手、同努力的共建共享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