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蔬菜第一縣”之稱的山東聊城市莘縣,越來越多的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返鄉創業人員成為新型職業農民,一批批“田秀才”“土博士”在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的舞臺上閃亮登場。
“這些學名叫蠐螬的蟲子別看它小,卻有著驚人的消化和排泄能力。在這里它們每天能吃掉2噸多瓜秧垃圾,產生1噸的有機肥料,就像個小型肥料加工廠。蠐螬干蟲還是上等的中藥材,市場價格很高。”在莘縣燕店鎮楊二莊村的養殖大棚里,朱振彬正往排列整齊的容器里填放廢棄的瓜秧。
曾在北京打工的朱振彬,一個偶然機會看到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在做利用蠐螬降解秸稈化害為利的實驗。他立刻想到,如果能掌握這一技術,就可以解決長年困擾農戶的秧蔓垃圾問題。燕店鎮素有“中國香瓜第一鎮”的美譽,萬畝香瓜大棚星羅棋布。每逢收獲季,處理遺棄的瓜秧讓瓜農非常頭痛,牛羊不吃,又不能放火焚燒,只能傾倒路邊長期堆放,底層的瓜秧還會腐爛生菌,威脅到大棚內的新苗。
抱著返鄉創業的念頭,朱振彬向專家請教學習蠐螬養殖技術。2018年底,朱振彬投資11萬元的聊城中圖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第一批45萬只幼蟲正式“上崗”?!敖衲隊幦√幚硌砺?00噸到600噸?!敝煺癖蛐判臐M滿。
“80后”的侯慶敏,大學畢業毅然回到家鄉,一腔熱情扎根沙土地,經過幾年打拼,成為莘縣小有名氣的“電商達人”。他創業成功后,還免費把“淘寶課堂”開到了田間地頭,義務開辦電商大講堂,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帶進電商課堂。家住莘縣王奉鎮孟莊村的殘疾貧困戶李晗,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僅靠幾畝土地維持生活。侯慶敏了解情況后,鼓勵李晗自主創業,手把手地免費教學。很快,李晗的“王奉白玉山藥”農村淘寶店正式開張,產品銷往全國各地?,F在,侯慶敏培植并成功運營的本地淘寶商家達800多家,逐漸摸索出一條電商助農、扶智脫貧的路徑。
在同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王鐵軍看來,農民就應該是一種“職業”而不是身份。他告訴記者,現在農村基礎設施今非昔比,回家種大棚不丟人,在家當農民也不比大城市差。在城市外企工作了一段時間后,34歲的王鐵軍看到當地設施農業蓬勃發展,決定回鄉種大棚。
2010年,王鐵軍在老家明公集村建起了大棚,開始是個只有七分地的棚,種植櫻桃西紅柿,產量和品質都不怎么樣。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么”的王鐵軍,虛心請教當地有經驗的種植戶,逐漸掌握了其中的門道兒,經過幾年的摸索,王鐵軍現已成為村里的種棚能人。“今年剛摘過一茬甜瓜,已經賣了15萬元,后邊還能摘幾茬。”這幾年,王鐵軍的收入水漲船高,性格開朗的他還成了快手紅人:“我現在有1.5萬個粉絲,借助這個平臺坐在家里動動手指就能把甜瓜賣到全國各地?!?/p>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莘縣的“農二代”“棚二代”有上千人,逐漸成為莘縣蔬菜產業的領舞者,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經濟日報記者王金虎通訊員楊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