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光凝萃,清芬入畫。盛夏時節,置身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舉目四望,西山風光旖旎,令人沉醉。曾經滿目瘡痍的荒山坡披上了綠裝,展現出秀麗容姿。不僅如此,賽道還將一路的美景串點成線,撿拾起散落在西山上的粒粒“珍珠”,形成一條熠熠生輝的“珠鏈”,大氣驚艷。看!太原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秀外慧中!
賽道穿行仿佛畫中徜徉
在西山的崇山峻嶺間,一條“彩虹路”將晉祠、天龍山旅游公路“網紅橋”、龍山石窟、太山龍泉寺、蒙山大佛等景點串聯在一起,這就是太原市環城旅游公路,也是我省第一條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6月17日一早,記者驅車從晉源區進入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穿行在西山旅游公路上,滿目蒼翠,欣喜不已。只見蜿蜒起伏的公路兩側層巒疊嶂,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清香。深綠、淺綠、深黃、淺黃,顏色層次分明的樹木張開懷抱,傳遞出生命的喜悅。粉紅、粉白、紫色、黃色,各色不知名的小野花一叢一叢盡情綻放,享受愜意的時光。一路下來,景致特別,驚喜不斷,感官被重新刷新。車在山中行,人在畫中游,每一個置身這樣美好意境中的人都會充滿無限幸福感。
如果從高空俯視,自行車賽道上一段段紅藍相間的路面猶如一條亮麗的彩帶,依偎著大山,向遠處延伸。湛藍的天空、起伏的山巒、枝繁葉茂的片片樹林,與彩色路面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一路相隨的晉源區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所的工作人員王杰介紹:“這條賽道全長大約136公里,路線起點為西仁線牛家口村,終點為柴西公路與柴化線交叉處,途經晉源區、萬柏林區、尖草坪區3個行政區貫穿西山南北,將49處縣級以上人文景觀和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等17個城郊森林公園連為一體,輻射了周邊100余處觀光景點。”說起賽道途經晉源的景點,王杰張口就來,對于賽道帶給晉源人民乃至太原人的自豪感,不言而喻。
生態修復融入綠廊建設
今年5月26日,來自五大洲11個國家20支頂級賽隊的自行車運動員匯聚太原,參加2019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上演著速度與激情,同日開幕的國際騎游大會,吸引了1000多名國內外自行車愛好者參與,在專業車道上,他們與專業運動員一起騎行,共享自行車運動的樂趣。一路蜿蜒,穿行在太原的人文景點和自然景觀,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太原得天獨厚的秀美風光。2018年8月開工建設的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是我省首條按照現行國際標準打造的國內一流賽道。市交通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賽道,是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譜寫文明開放富裕美麗太原新篇章的戰略布局,傾力打造的集歷史文化、人文景觀、休閑旅游、體育健身、綠色生態于一體的多功能綠色長廊。”
如此高顏值、高品質賽道的打造,其實并不容易,在短短8個多月時間內,施工人員們傾注了滿滿的汗水與智慧。
市交通局工作人員介紹,西山地區山地環繞、道路崎嶇、地質復雜、道路損毀嚴重、通達性較差,與承辦國際賽事所要求的賽道相距甚遠,可是,面對時間短、條件差、戰線長、施工作業難度大等諸多問題,參與建設的人員還是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精心籌劃、晝夜奮戰。他們組織70個工隊近3000名工程人員、150臺(套)施工機械,按照劃分的5個區段,同步展開作業。采取主動防護網、掛網噴砼、重力式擋墻、錨桿框架梁等方式,有效進行了地質災害治理。在桃花溝、狼坡等路段,采取科學展線、回頭曲線放緩等方式,最大縱坡由18%降到了7.7%,有效解決了坡陡彎急的難題。
同時,賽道應用了許多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賽道擋墻立面采用真石漆工藝,有效避免了風化、開裂、脫落等問題,增添了視覺沖擊力。賽道沿線景區入口處和連續“S”形彎道,采用紅藍兩色彩色路面鋪裝,有效提升了防滑性能。依托西山山體特征和綠植特性,依山選點、因地造景、就景植綠,縱深實施綠化美化工程120萬平方米,科學布設服務區、停車場、觀景臺18處,設置展示龍城太原歷史文化底蘊、傳承體育運動精神、拓展人文內涵的主題雕塑20余處……
可以說,賽道將生態修復與綠廊建設理念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實現了公路建設與生態修復的有機融合。
更多市民體驗生態紅利
9時40分,在自行車賽道上,我們碰到了65歲的齊早英和她的騎友,他們膚色黝黑,全副武裝,已經在賽道上連續騎行了4個小時。說起這條賽道,齊早英下了車,神采飛揚地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我們從網紅橋那個位置往天龍山騎,90%的人上不去,道路坑洼不說,還特別窄,彎道也多,很危險。現在不同了,你看看這環境多美,路多平,不但安全,一路就好像在吸氧一樣,心情別提多舒暢了,騎到天龍山再也不是問題了。”
和齊早英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太原自行車協會副會長張福清,一說起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就不停地點贊。他已經在這條賽道上走過兩次,每一次感覺都特別棒,很是感慨:“以前的西山,雜草叢生,灰頭土臉,現在,再不是以前的西山了,尤其是這條賽道為整個西山增色不少,成為太原市一大景觀,我站在網紅橋上,能清清楚楚看見整個市區,很是漂亮,這說明我們市區的環境也在變好。”5月26日的國際騎游大會讓張福清記憶猶新,他也是隊伍當中的一員,“太震撼了,1000多人同時騎行,那陣勢,不親眼目睹根本想象不到。這要擱以前,想也不敢想,我們太原還能有這樣的場地?還能組織這樣的國際賽事?所以要為我們的城市建設者點贊,他們讓我們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強了!”
為了表達激動心情,他和騎友們還為自行車賽道賦詩:“蜿蜒賽道西山頂,平展大路汾水東。千名騎友忙助興,沿途萬米舞長龍。攪熱晉陽一湖水,并州雙輪起旋風……”
還有不少市民,以及賽道周邊的村民紛紛打卡自行車賽道,體驗徜徉其中的美好,分享生態紅利。
一條賽道,萬千夢想。它換來的不僅是健康的體魄、愉悅的心情,還有綠色的發展、美好的生活。
美麗賽道再添發展動能
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不僅是自駕者的景觀天路,也是騎行者的健身大道,更是眾多市民的旅游去處,成為集聚人氣、培育市場的領地。
晉源區寺底村、開化村,可以說是賽道周邊受益較大的村,新修建的道路從村里延伸至賽道,增加了村里與外界的連接通道,也為村里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會。石莊頭村的村民們還辦起了農家樂,經賽道去往天龍山、龍山的游客總會在農家樂里歇歇腳,吃吃綠綠的菜,吹吹山野的風,看看敞亮的景,也是別有情致。有了賽道后,村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賽道途經晉源區共90公里,將沿線的店頭村、陳家峪村、太山景區、蒙山景區等古村落和景區串聯成線,將西山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系統的整合優化,為晉源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極。
晉源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劉會中說:“晉源區是古晉陽城所在地,歷史悠久,文脈悠長。目前,我們已經編制完成《晉源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依托西山旅游公路等通道建設,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路網格局。連接了包括‘晉祠——天龍山——龍山’在內的三個廊道,帶動溝域經濟發展。通過整合旅游景區景點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打響了‘晉祠引領、四山映帶、雙城聯璧、一湖點睛’的‘唐風晉韻魅力晉源’文旅品牌。”
可以說,環太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道,進一步帶動了沿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美麗鄉村建設,進而還將為我市經濟轉型升級再添新動能,為提升省城首位度、美譽度和城市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