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啟動儀式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舉行,該院生物質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啟用和千噸級生物煉制工廠的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市生物新材料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
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是在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生物新材料領域國內首家新型研究院,是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該院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桑濤擔任院長,主要開展生物塑料聚乳酸材料和生物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創新研究工作。經過一年的試運行,研究院憑借整體原創和首創的產業化技術、工藝、專用設備等,形成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和多項核心創新技術,通過將秸稈等可再生農林廢棄物進行生物煉制,生產優質、安全并可降解的生物新材料,逐步取代面臨枯竭又引發環境污染的石化原料,解決農作物秸稈焚燒問題,實現了從生物質原料、加工工藝到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環保零排放,引領生物新材料和環保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
據悉,在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上,該院推出的自主研發新材料秸稈生物塑料和生物碳纖維復合材料一面世,就引起參會者的關注,前來咨詢和有合作意向的客戶絡繹不絕。秸稈生物塑料學名叫做聚乳酸,是一種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該技術是把由秸稈中提取的乳酸合成一種生物塑料聚乳酸,生物塑料聚乳酸埋在土壤中,6至12個月就可以發生降解,最終成為二氧化碳和水,是環境友好材料。原來由于聚乳酸合成成本較高,無法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今,利用農作物秸稈原料生產聚乳酸的技術和工藝,大大降低了生物塑料制品的生產成本,實現了生物塑料聚乳酸打入中低端塑料市場的可能,生物塑料聚乳酸產品完全可以替代我們平時使用的農用地膜、垃圾袋、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包裝等,使其穩步進入僅國內每年就達數千億元的塑料市場,其可降解性能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污染所引起的環境問題。
碳纖維制品是山西生物質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的另一明星產品,他們利用自主生產的生物樹脂加工成生物碳纖維復合材料,具有強度高、耐腐蝕、防老化等性能,顯著降低了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成本,在氫動力工業無人機和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方面已經形成了終端產品,并提供了突破價格和環保瓶頸的有效新途徑,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