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西華門街兩邊的長凳上坐滿了居民,大家有的下著棋、聊著天,有的買完菜歇歇腳,有的帶著孩子玩,其樂融融。西華門街是杏花嶺區在創城中打造的標桿街道,拆除違建、整治街道、管線入地、美化亮化,為周邊居民打造出一處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
早謀劃廣動員
去年,杏花嶺街道以國師街片區綜合整治為起點,在全區率先開展片區綜合整治。今年又及早動手,為轄區所有的街巷和院落制作“一圖一表一臺賬”(街巷和院落基本情況平面圖、創城工作存在問題表、整治工作進度臺賬),按照“可做、應做、必做”三種標準分類統計。目前,已完成小區整治全部任務,街巷整治也接近尾聲。
創城離不開居民的支持,更缺少不了市民素質的提升。杏花嶺街道及時更新公益宣傳欄、安裝溫馨提示牌、發放宣傳資料、建立微信工作群、多方聯動開展大型宣傳活動,大力營造創城氛圍;依托新時代城市文明學習實踐所,開展多輪文明素養宣講,依托黨群服務中心組織“愛心撿跑”等公益活動,激發群眾參與創城的熱情;通過上門走訪、發送工作函件等,動員駐地單位、轄區物業、門店等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創城攻堅;召集和動員廣大社會組織和志愿者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為共建美好家園貢獻力量。創城期間,駐地單位義務修復天地壇正街破損道路和危墻,市環保志愿者協會建立環保志愿者服務站點,免費設計、制作、安裝創城宣傳公益廣告208處。
聽民意補短板
杏花嶺街道背街小巷和老舊小區數量多、環境較差,是整治的重點和難點。創建工作中,該街道一方面聚焦難點、瞄準問題、補缺補差,重點整治轄區109個老舊小區和11條背街小巷;另一方面對轄區范圍的大小街巷和各類小區實行綜合整治全覆蓋,動員駐地單位和物業公司按照創城標準要求全面整改。
整治過程中,街道社區充分尊重居民意見,獲取居民支持。工作人員多次入戶走訪,通過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居民想法,就創城改造方案與居民溝通,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將最貼近群眾生活、最容易引發關注的焦點問題列為工作重點,特別是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占道經營、違法建筑、破墻開店、交通亂象等突出問題作為整治重點;了解居民意見,科學規劃實施電動車充電設施、車位劃線、消防通道等改善公共秩序項目。整治中,還實施了清理積存垃圾、拆除違建、硬化小區路面、改造車棚、維修樓道公共設施等民心工程,切實改善轄區居住和出行環境,贏得居民好評。
小投入重長效
綜合整治工作點多面廣,耗資大。杏花嶺街道多次研究如何用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好杠桿撬動作用,讓社會效益最大化。該街道以“干凈整潔有序”為標準,把財政資金投入到背街小巷和無人管理樓院等最需要的地方。積極動員駐地單位、物業公司、沿街店鋪等多方力量,撬動轄區范圍投入創城資金上億元。如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先后投資數千萬元對院區和宿舍區進行綜合整治和提檔升級;國網山西電力公司晉盛達物業對杏花嶺街和南肖墻等處的多個小區進行樓體粉刷、防護網噴漆和管道維修更換;精營家園小區物業自行籌資粉刷兩棟高層樓房外墻;南華門香榭舍底商自行整治門頭牌匾、重新鋪設門前臺階等。
一次投入易,長期鞏固難。在建立長效機制上,杏花嶺街道立足去年以來提出的“214工作法”“一書兩卡”“誠信紅黑榜”等模式,結合“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試點落實,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在發動各方力量共同管理上,針對背街小巷,通過設立街巷長、建立商戶微信群和曝光臺,及時解決街巷存在的各類問題,引導商家合法有序經營;針對各小區,結合各自實際,分別探索小區議事協調委員會、居民業主委員會等多種模式,引導居民共同營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