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但青年路三社區幾名干部鍥而不舍,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8月27日,終于成功調解了一起因贍養老人引起的家庭矛盾糾紛。
“我們照顧老人已經十多年,希望大伯子換著照顧,但人家就是不同意,希望社區幫忙調解一下。”6月初,家住青年路的劉女士來到青年路三社區求助,希望社區幫忙調解。
社區干部經過了解得知,劉女士的婆婆王大娘今年80歲,育有兩子兩女。劉女士是二兒媳,老人也一直由她家照顧。多年前,由于年紀大需要人照顧,王大娘便將自己名下的兩套房子分給了兩兒子,希望兩人能輪流照顧自己。
兩套房子中,二兒子的房子相對較大,王大娘就住到了二兒子家,這樣一住就是十幾年。平時,老人的大兒子和兩個女兒都會到二兒子家看望老人。
三年前,王大娘突發腦梗,導致行動不便,照顧老人的擔子越來越重。對此,二兒子提出讓大兒子把老人接到家里輪流照顧。但大兒子不贊同,他認為老人行動不便,不宜搬來搬去,同時他家地方有限,老人搬過去也不方便照顧。
對于大兒子的態度,二兒子一家十分氣憤。他們已經照顧老人十多年,按照老人之前的說法,大兒子本來就應該把老人接到家中輪流照顧?,F在老人行動不便,照顧起來十分吃力,再加上二兒子的兒子馬上面臨著結婚的問題,到時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實在不便。二兒子與大兒子經過多次協商,不但沒有談出結果,反而使得矛盾加深。
社區干部了解情況后,聯系老人的四個子女進行調解,但總是湊不齊人,好不容易湊齊,雙方卻各執一詞難以調解。時間進入8月,經過幾次調解,大兒子的思想出現了松動。8月27日,社區再次將老人的子女聚齊,并找來了社區的法律顧問進行調解,希望能夠解決此事。
在調解過程中,社區干部繼續耐心地給大兒子做工作,同時法律顧問也詳細講解了贍養老人的問題。交談中,社區干部了解到一個重要信息。原來,二兒子的房子已經過戶到自己名下,而大兒子的還沒有過戶。經過溝通,其他三名子女表示,如果大兒子同意輪流照顧老人,他們便同意將房產過戶至其名下。隨后,社區和法律顧問作為見證人,四個子女簽署了一份協議:老人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老人醫藥費從老人積蓄中支付。老人在兒子家居住期間產生的其他費用,由當時負責照顧老人的兒子支付。
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社區干部終于將此事順利解決。社區主任表示,在家庭矛盾調解中,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才能解決好問題。同時,家庭成員之間也應該互相理解和包容,俗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