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下午,我們一行3人走進太原尖草坪區興華北小區,但見干凈整潔的柏油路,綠樹成蔭的人行道,規范有序的停車位,剛落成1年的黨群服務中心窗明幾凈、井然有序……
“現在的小區環境好,走路不再崴腳了,快遞也能找到家門了。與過去相比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65歲的小區居民王崇清感慨頗多。
這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過去一度“披”著臟亂差的“外衣”,用居民的話說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遍地扔,晚上沒路燈”。2016年7月19日的一場大雨更是讓小區居民徹底“蒙圈”。
“那天一早就開始下雨,我是冒雨把血檢標本送出去的。當返回來時整個小區已是汪洋一片,大部分1層的住戶和沿街門店都被雨水淹沒,小區足足斷電3天3夜,后來政府派了救生船才把大家陸續轉移出去。”社區醫生楊建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身居如此環境之中,居民自是苦不堪言,對于加強小區建設改造與管理的呼聲日漸急切而緊迫。
于是,2017年4月17日,一則反映“尖草坪區興華北小區(東區)亟需改造”的留言被發到了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同年5月,一場投資6000萬元的改造工程轟轟烈烈地啟動了。
“區委、區政府領導對網民反映的訴求非常重視,給我們提出8個字:‘非改不行,必須改好’。”匯豐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毅說。
按照“先易后難、重點突破、分步推進”的工作思路,100余名施工人員、6臺挖機、2臺鏟車連班作業,對所有占道經營、違章建筑全部予以取締和拆除;對小區水、電、雨污水等地下管網進行改造;對地面進行硬化和綠化……
“最難的是拆除私搭亂建,畢竟這要觸動一部分小區居民的切身利益。”匯豐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主任李國強說,“本著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則,我們白天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晚上入戶同不愿意進行拆除的居民進行溝通。”
正是在“以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的強烈感召下,改造工作很快贏得了小區居民的一致支持。2017年11月17日,歷時半年的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小區內共新建瀝青道路3.5萬平方米,整修便道8337平方米,施劃停車位646個,鋪設污水管道7900米,安裝路燈220盞,開展景觀綠化工程。就這樣,興華北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也由此被樹立成為尖草坪區社區改造的新標桿。 “傳遞民情民生,推動合理建議采納。”太原市委信息綜合室主任喬永忠表示,通過網絡走好群眾路線,真正實現與網民真誠互動、有效溝通,對于化解基層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將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