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9月9日電(劉緒堯)“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10萬人,18個縣通過脫貧摘帽考核驗收,17個縣達到脫貧摘帽標準,全面完成188萬人搬遷任務。”2019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對脫貧攻堅工作做出了明確目標。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當前,貴州脫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如何全力打贏打好這場硬仗是貴州的第一要務。借力本土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貴州正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勢頭強勁民營經濟成為富民興黔的生力軍
近年來,貴州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12年以來,僅用8年時間,貴州經濟總量就突破1.5萬億元,全省經濟增速連續8年位居全國前列,這其中,民營經濟起到了關鍵作用。2018年,貴州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8121.4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0%,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到260萬戶以上,同比增長7%。2019年上半年,貴州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近4050億元,同比增長9.5%,占全省GDP比重56%。
為紓解民營企業發展困難,貴州制定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1+6”政策文件。同時,啟動實施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
2019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貴州深入開展產業大招商突破年活動和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開通服務民營企業直通車,引進世界500強企業21家,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和實際利用外資均增長15%。2018年,貴陽龍洞堡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開通貴陽至舊金山、洛杉磯、莫斯科等洲際航線;高鐵客運量突破7000萬人次、增長63%。”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姚元懷在“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貴州行暨“民營經濟助力脫貧攻堅”座談會上表示,貴州將通過完善政策措施、放寬準入條件、強化督促檢查、發揮職能作用等四個措施,努力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決戰階段產業發展助力貴州脫貧攻堅
從1978年的1840余萬人到2018年的155萬人,尤其是近五年來,2013年至2018年,貴州全省減少貧困人口768萬人,每年減少100多萬,33個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6.8%下降到4.3%。這其中,民營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8年貴州全省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7.71萬人,已連續四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在70萬人以上。其中,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占全省城鎮從業人員的比重突破80%,大批的老百姓通過自己創辦企業,或在中小企業工作,有效改善了生活條件。
9月4日,記者來到貴州知名品牌“老干媽”工廠。“自1996年成立以來,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全國產銷量最大的辣椒制品生產企業。”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李鑫介紹。“近五年,公司銷售總收入超過200億元,上繳各項稅收近32億元。公司在冊的5000多名職工,八成來自貴州貧困鄉鎮,解決了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為農村貧困家庭帶來穩定收入。”
遍布貴陽的遠超炒貨也通過小小的炒鍋解決了千百人的就業問題。貴陽遠超炒貨公司總經理鄧金富自豪的表示:“2009年遠超開始對外加盟,目前連鎖店400余家,幾乎都是夫妻店,一個店解決一家人的就業問題。”
今年8月,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貴州正在沖出‘經濟洼地’,奮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經濟新高地’。”諶貽琴闡述道,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實現貴州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科技賦能山溝溝里走出來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曾是外界對貴州的刻板印象。作為世界上巖溶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貴州是全國石漠化土地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的省份。“黔貨如何出山”,成為貴州發展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記者跟隨本次采訪調研隊伍,走訪了專注于數據服務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貴州白山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白山云基于“大數據+物聯網”,打造數字農場和電商平臺,為貴州4個區域農場完成共1.5萬畝耕地數字化改造,為當地農戶提供精準種植指導,培育優質農產品,打通產銷對接通道,助力“黔貨出山”。
貴州大力發展農業優勢產業,2018年糧經作物種植比調整為35∶65。扎根于貴州本土蔬菜產業龍頭長津農業在“賣菜”的同時,還在布局如何讓入口的蔬菜更綠色、更健康。在貴州“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背景下,長津與農戶合作,對農戶進行培訓科學種植并提供種子、種苗、信息和技術支持,回收農戶種植的蔬菜。同時,積極引導村民不使用違禁農藥,確保蔬菜無公害、高品質、高質量。近兩年,與長津企業合作的農戶達300余戶,戶均增收2萬余元。
還有作為貴州本土成長起來,且唯一入選全國互聯網企業100強名單的朗瑪信息則將大數據、大扶貧、大健康結合起來,積極投身精準醫療扶貧,致力于解決貴州省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據了解,2018年,科技進步對貴州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48.68%,貴州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0%左右。”今年一季度,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064.42億元、同比增長20.2%。
近年來,貴州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連續5年成功舉辦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建成政務服務“一云一網一平臺”,智慧農業、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廣電蓬勃發展;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萬企融合”等一系列政策。
決戰脫貧攻堅路上的貴州,決不能放慢在深化改革開放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如今正高速崛起的黔中大地,融匯著無數民營企業發展和奮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