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河東路旱西關街口新建成的公廁。李杰華攝
連日來,杏花嶺區以提檔升級、加強公廁日常監督管理為重點,讓市民“方便”更舒心,讓城市更文明。
年初,杏花嶺區政府工作報告將公廁新建(改造)納入2019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投資1800萬元新改擴建城市公廁22座,截至目前已完成12座。位于杏花嶺區濱河東路旱西關街口的一座現代化公廁日前已向公眾開放,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評。這座現代化公廁是杏花嶺區2019年“公廁革命”的成果之一,投入80余萬元,建筑面積達100平方米左右。白色屋頂、棕黃色的外墻,外墻上還張貼著整齊劃一、設計獨特的公益廣告,整體建筑簡潔通透,窗明幾凈。走進公廁,醒目位置可見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等溫馨提示,公廁還配有環衛工人休息室和第三衛生間,其間放置了嬰兒護理臺等設施,還可以提供給“母親協助小男孩如廁、子女協助老人如廁”等有需要的人群。
杏花嶺區程家村東巷是一條小街巷,臨街商戶多,周邊還有棚戶區,公廁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巷子中段的公廁如今改造一新。公廁主體采用裝配式建設方式,就是生產廠家根據建設面積,設計好公廁的內外結構,待公廁基礎建好后,將公廁的主體結構運送到現場,如同拼積木一樣直接組裝起來。杏花嶺區環衛局公廁辦主任劉兵介紹說,由于臨近居民區,附近水壓不高,公廁沖水系統引入了飛機、高鐵上通用的真空泵技術。“有了真空泵的吸力,每次用水量相當于一瓶礦泉水的量,比普通公廁沖水能節水三分之二。”劉兵說。
精細化管理是深化“公廁革命”的必由之路。該區公廁辦細化管理辦法,嚴格遵照公廁管理條例檢查,為各個公廁發放日常清掃保潔記錄表,細化清掃保潔時間,確保公廁每小時保潔一次,在人流量大的時段、地段增至半小時保潔一次,不僅要打掃徹底,更能夠長時間保潔。該區規定,公廁辦公室管理人員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夜查,一次早查,確保公廁開放時間內能夠正常使用。該區還將管理員分組,開展互學互糾,從各自的管理方法中取長補短。
為方便居民使用,保障如廁安全,該區在20座公廁改造中增加了殘疾人坡道,并加裝坡道護欄。同時采購一批大小便池扶手,方便殘疾人、老年人使用。同時對所轄水沖公廁進行下水防臭U型管升級改造,加裝電熱纜,加大儲水箱。
該區設立公廁導向標識,9月底前將安裝130個公廁指示牌。在新改建公廁的同時,該區還協調開放單位內部廁所對外開放,推動有條件的沿街黨政機關、文明單位主動向居民免費開放廁所。
公廁小窗口,文明大文章。杏花嶺區充分利用這個公共窗口,張貼公益廣告、禁煙標識和工作制度牌,不斷加大廁所文明宣傳力度,積極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廁所革命,引導居民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促進社會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