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省長樓陽生主持召開省政府第45次常務會議,研究加快5G產業發展、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深化科技項目人才機構“三評”改革等事項。
會議指出,5G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順應5G時代發展大勢,加快基礎網絡布局建設,廣泛開展應用試點示范,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添彩。會議通過我省加快5G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若干政策,確定了編制基站建設規劃、加強公共區域開放、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發展“5G+”、加快人才引進等20項重點任務,從加強用電用地保障、支持5G孵化器發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提高基站建設審批效率等方面出臺了16項支持政策。會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提高認識,加大對5G項目布局、基站建設、推廣應用等支持力度,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為我省加快5G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會議強調,加強扶貧資產管理,事關脫貧成果鞏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持“管好”與“好管”相統一,全面梳理“十三五”以來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進一步健全扶貧資產管理和運營機制,明確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處置權等,切實保障資產安全,促進資產保值增值。
會議指出,深化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對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立足激發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統籌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推進分類評價制度建設,著力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要優化科研項目評審機制,從源頭克服重復立項等問題,逐步形成競爭擇優、定向擇優、定向委托、“揭榜制”和后補助等方式有機結合的科技計劃項目支撐體系,提升項目評審質量和效率。要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方式,建立以科技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要完善科研機構評估制度,落實法人自主權和依章程管理,建立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構建集教育、自律、監督、懲戒于一體的科研誠信體系。
為切實將我省悠久燦爛的文化遺產和獨具魅力的工美技藝保護好傳承好,經公開公平公正評選,會議通過了27名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和296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名單,要求加大宣傳力度,完善支持政策,充分發揮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項目傳承人的帶動作用。
會議原則通過我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決定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政府規章的決定,決定以省人民政府令公開發布;通過省本級行政執法主體名單,決定按程序向社會公布。會議決定設立隰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