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記者從杏花嶺區新聞中心獲悉,為破解社區活動場所小、服務載體少、服務能力弱等問題,該區探索建立了以區域化為核心,區域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微站三類平臺為載體,多種服務方式為支撐的“1+3+N”社區治理新模式,實現了“以小帶大、以強帶弱、大小互動、強弱互補”的社區治理聯動體系。
杏花嶺區屬于中心老城區,人口密集,社區公益性服務活動場所新建、改擴建難度大。社區活動公益服務場所面積達5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不足五成,200平方米以下的約占三成。
為破解社區活動場地問題,該區探索構建區域共同體,對場地狹小,具備新建、改擴建條件的社區實行多社聯合,打造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對面積達到500平方米以上基本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單獨建立黨群服務中心;對轄區單位資源比較豐富的,打造黨群服務微站。目前,該區已建成杏花嶺、桃園等“區域黨群服務中心”,錦繡苑、勝利東街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建設北路南社區等“黨群服務微站”,同時還有不少區域和社區中心正在建設中。
杏花嶺區圍繞三類服務平臺著力打造政務、生活、法律、問題、關愛、黨員六大服務體系,配套便民超市、共享餐廳、居家養老、陽光課堂等28項服務項目。通過“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微心愿認領”等活動,發動區域黨群參與公共服務,與社會化專業服務互補結合。其中,杏花嶺區域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有社會組織進駐,還有常駐專業服務人員,并建立了各類志愿者隊伍,同時還專門開設各種活動場所,解決居民活動無場地問題。
此外,各個服務平臺還根據實際情況,各顯特色。杏花嶺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內設綜合服務大廳,開設便民服務、延時和假日窗口,引入窗口全科、錯時辦理等工作模式,開展集約化政務服務。桃園區域黨群服務中心建立智能終端查詢系統,提供黨員學習交流、網上受理群眾訴求等服務。勝利東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敞開一扇門、辦好萬家事”為宗旨,實施“五心”工程和“12345”工作法。省軍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以軍人軍屬社區特點為主題,探索“軍民共建”社區治理模式。各類服務平臺有效整合居民、轄區單位、非公社會組織、服務商家等資源,廣泛開展鄰里情、文體節、助老幫扶、關愛青少年等品牌特色服務,通過特色品牌效應和榜樣的力量進一步激發了社區工作活力,提升了社區品位,增強了社區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