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著物聯網技術的愜意,品味著三白瓜的異香,品嘗著桑葉茶的清幽,感嘆著無人駕駛農機具的先進,歷經5天的激情和火爆,第六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在山西省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太谷)落幕。
展區總規模2萬平方米,省內外5000余種特色農產品集中亮相,22個省(區、市)客商共商合作交流。這是一次禮贊豐收、致敬農民的盛會,也是展示我省“三農”發展新成就的盛會。博覽會集中展示了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和脫貧攻堅的新實踐、新成果、新形象。
指尖下的心動——物聯網等新技術廣泛應用
掃描二維碼后,記者通過手機屏幕就能控制展位上的模擬農場。10月2日,在山西農谷科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畢業于四川理工大學的CEO胡建龍指導記者體驗了一把物聯網技術,點“棚內澆水”,沙盤上的大棚就開始澆水,點“路燈”,棚邊道路的燈就打開或者關掉。科芯公司“讓天下沒有難種的地”“讓物聯網技術實實在在用于增加農民收入”的市場理念已經在太谷縣有了落地成果。范村鎮西河曲村建起了旱塬溫室群設施農業,一個120平方米的機房可以管理30個大棚,引領著農業現代化、標準化的方向。
在山西農谷展區,一款小型水肥一體化系統吸引了眾多目光。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智慧農業裝備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張繡樺介紹說:“這種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是我們的第五代產品,可在手機或電腦上操控,可以從根本上消除管道肥料沉淀,使肥料準確送達植物。”
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展位前,一群農民朋友在討論玉米品種。銷售負責人李劍介紹說:“據2018年新品種測試,大豐種業的DF899產量居第一名。”
省農科院在本屆農博會上推薦參展新品種115個、新技術78項、新產品62項,薯類作物生態配方肥、核桃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使新型肥料顯著提高了利用率。山西農業大學的晉汾白豬新品種、新型鹽堿地改良技術、北方繡球菌工廠化高效生產技術等新技術在這次農博會上一一亮相。
筆尖下的牽手——品牌助力多方合作共贏
在本屆農博會上,省外展區也是異常火爆。記者在熱火朝天的人群中采訪到了貴州鳳岡縣仙人嶺鋅硒有機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流祥,他說:“希望這次展會能遇到更多的合作機會。”
在中華老字號展區,胡慶余堂的紅玉玫白膏等產品很受歡迎。天津市妙眾堂保健食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黑豆茸”是百年經典調腸方。該公司銷售經理曾成說:“來購買的人還不少,有的加了微信。”
近年來,我省“堅持綠色發展,唱響品牌強農”的路子越走越寬,農博會上各種品牌的乳品、果品、釀品、功能食品匯聚一堂,心急的人們紛紛解囊購買。家住太原市勝利街的秦大爺說:“我現在買東西就看牌子呢。”本屆農博會上,山西高粱、山西蕎麥、山西馬鈴薯獲得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婁煩山藥蛋、渾源正北芪等11個品牌獲得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耿都”富硒小麥石磨全麥面粉、“楊氏康健”分心木茶、“沙金紅”杏汁等20個品牌獲得2019年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
同時,人們對于農林文旅康等多業結合的體驗農業興趣與日俱增。在婁煩縣鳳島孔雀小鎮、祁縣騰達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展位前,人們紛紛駐足關注集研學、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農耕文化體驗園。農博會首日簽約儀式上,達成了農業招商引資項目119個,農產品加工、畜牧、農林文旅康、農谷等一大批戰略合作項目簽約額385.9億元。
舌尖上的誘惑——全民參與共話山西農業繁榮
寧武的莜面餅干在農博會上小“火”了一把。對于想吃粗糧又不會做的人群來說,這種加工產品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橙黃、鮮紅、五彩的農谷番茄小鎮系列產品“杜番茄”吸睛力十足。銷售經理要文斌告訴記者說,番茄小鎮全套引進西班牙頂尖智能溫室技術,產品安全又健康、農殘零污染,已經銷往重慶、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嘗吃嘗喝在農博會已然成為常態。臨汾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紅說:“我們就是要通過參展推廣我們的農產品品牌、推廣我們的農業企業,助力脫貧攻堅、加快鄉村振興。”山西藺相紅種養合作社理事長王秀娥每天都要在展區熬兩鍋藜麥粥,讓更多的人了解藜麥的營養價值、品嘗藜麥的純正口味。
農博會上,納安生物的牡丹精粹水肌瑩潤面膜廣受女士們追捧,山西中醫藥大學的阿膠茯苓膏、阿膠蓮子固元膏等產品滿足了人們對膏方養生的需求。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城市城區宋氏道安伏姜有自己的固定“粉絲”,盡管展位在一個角落,仍然有很多人專程尋訪。山西國新晉藥道地藥材公司產品開發部副經理袁博告訴記者:“公司年生產各類中藥飲片5000噸,單方顆粒3000噸以及其他中藥制品,年產值達38億元。”
……
為了方便更多人前來觀展,太原市、晉中市、太谷縣開通了多條免費公交線路。在停車場,記者偶遇了從曲沃趕過來逛農博會的村民賈海勝。原來,曲沃縣高顯鎮高顯村等3個村的村委會專門組織了一輛大巴車,拉著鄉親們專程來看“農民自己的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