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序輪替中,亙古不變的是先行者的身影;歷史坐標上,清晰鐫刻的是改革者的腳印。 12年前,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是山西率先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省屬企業,擔當實干、開拓創新,爭當“全國能源革命排頭兵”。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背景下,以自我革命的勇氣,又一次站在改革發展的潮頭,朝著打造一流綜合清潔能源服務商、實現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目標闊步前進,以積極成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革故鼎新率先混改
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山西省屬重點企業之一,其前身為1989年成立的山西省地方電力公司。2007年2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山西省國資委”)批準設立,注冊資本5億元。2008年6月,山西省國資委批準該公司以資本公積47億元轉增實收資本,變更后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均為52億元;2008年12月7日,山西省國資委以劃撥資產形式增資4.3908億元,變更后實收資本為56.3908億元。股東目前為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
2007年4月,經國家商務部批準,山西國際能源集團和兩個世界500強企業——韓國電力公社、德意志銀行共同創立了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100億元。這是省屬國有企業第一例除債轉股之外主動進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山西國際能源集團在我省國企改革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先行一步。
2009年至2014年,格盟股權更加優化,現股東為四國六方。山西國際能源集團相對控股;韓國電力公社、日本電源開發、日本中國電力、韓電-友利-斯普羅特國際私募基金、德意志銀行參股。迄今為止,格盟依然是國內能源類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企業。
在發展過程中,格盟國際確立了“做強主業,多元發展,大力實施七大板塊的戰略”,業務領域由單一的發電發展成為集發電、天然氣、新能源、水務等七大板塊多元化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公司。其中,已投運的電力裝機718萬千瓦,在建的電力裝機642萬千瓦,是山西最大的發電集團之一。
公司現有資產530億元。2018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利潤8.4億元,繳納各項稅款12.6億元。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7億元,利潤2.9億元,繳納稅款5.1億元。
創造多個第一作為山西省最早成立的電力投資主體投資建設了全國第一臺30萬千瓦供熱發電機組、第一臺脫硫環保大型機組、第一座亞洲最大哈蒙式空冷塔的發電機組、建成了全國第一臺30萬千瓦煤矸石發電機組,5年來,煤矸石發電裝機增長16倍,建成世界上第一大的煤矸石發電基地,組建了全國第一家煤矸石發電研究中心;建成了全國第一座三塔(煙囪、空冷塔、脫硫塔)合一的發電廠,全省第一座跨區域供熱的熱電廠。在全省所有企業中第一個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公用事業,組建了全省第一家公司化污水凈化企業,在全國第一個試驗成功具有知識產權的“污泥低溫碳化裝置”,第一次成功解決世界城市環保一道難題。
率先實現國際化混合所有制山西國際能源是省內最早完成混合所有制的國有企業,一次性引資53億元與國外先進資本組建了格盟國際能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能源類中外合資公司。國際能源由一股獨大(100%)改為相對控股(47%),降低了國有股權比重,走上了資產資本化、股權多元化的路子。公司建立了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內部治理科學規范,運行良好,成為山西的標桿示范企業。
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公司實行扁平化管理,不設部門,只設主崗,實現一人多職,一崗多能,工作任務以小組方式進行,打破了傳統的層層報批的管理辦法,公司決策高效,人才隊伍精干高效。
在子公司全面推行“三個一”管理考核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體系。即選好一個總經理,定好一個指標,用好一個年薪制。將用人機制、考核機制、激勵機制3個核心管理環節有機結合,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做到有效激勵和監督制約的統一。
控股電廠推行“一體化管理、契約式經營”的模式。新建電廠生產運營外圍運行,合同管理,實現了企業高效、穩定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效果,促進企業反腐倡廉建設。 格盟公司為中外合資企業,是山西國際能源資本運作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與國際資本接軌,爭取境外融資,格盟公司正在積極申請A+H股上市。另外,格盟公司的外方股東均為世界500強企業,在發電技術方面世界領先。在引進股東的同時,也引入了他們先進的發電技術和管理優勢,對下屬發電企業進行技術診斷,提出技術方案,保證了機組技術水平的先進性。
創新驅動馳而不息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創新,是企業的永恒課題,更是其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
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集團層面已完成國際化混合制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二級單位的混合制改革。目前,發電企業基本都實現了煤電聯營合作;積極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2018年,在平朔煤矸石電廠下屬的建材公司通過市場化方式選聘職業經理人,當年扭虧,2019年預計盈利500萬元;積極推進職工持股改革,目前已在普麗環境公司進行職工持股試點,方案經多次論證,已經國資委審核通過,并報集團備案,現已開展評估工作。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推進各項企業改革。 公司非常重視科技創新,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攜手,圍繞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環保、清潔能源等領域開展多項技術合作,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國家共建循環硫化床技術中心,在煤矸石發電技術方面研發出多項技術成果;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合作,在太原成立中美清潔能源中心,圍繞煤清潔轉化技術、富氧燃燒、二氧化碳埋存、二氧化碳利用等進行研發;與浙江大學合作,在平朔煤矸石電廠建設國內第一臺熱電氣多聯產裝置,將電煤入爐前進行熱解,分離出甲烷、焦油等產品,有效地提高煤炭利用價值,減少污染物排放;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研究石灰熱化學儲能、材料改性和供熱基礎研究,形成中試示范。
投資促轉型書寫新華章
近3年來,山西國際能源集團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累計投資近200億元,努力將格盟國際由單一的能源生產商轉型為綜合清潔能源服務商。做精做優發電主業主要發展以煤矸石為主的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和外送電項目,在加大廢棄物治理、改善環境的同時,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投資的項目主要包括盂縣2×100萬千瓦發電項目,為山西向河北南網的點對網外輸電項目,也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十二條重點輸電通道之一,總投資75億元,計劃于2020年上半年投運。投資的低熱值項目有山陰二期2×35萬千瓦發電機組,為蒙西-天津南外送電配套項目;介休崇光發電×35萬千瓦發電機組,為榆橫-濰坊外送電配套項目等。同時,將火電廠作為熱源點,大力發展長距離清潔供暖,建設一批“區域供熱網”,逐步建成山西“大熱網”。目前,供暖面積為4700萬平方米,力爭在3年左右達到1億平方米。
超常規發展新能源把發展新能源作為補短板的重要舉措之一,加快提升新能源裝機比重,優化能源供給結構,3年內計劃投資80億元,新增裝機150萬千瓦,年均增加50萬千瓦。
推動儲能項目發展,在全省規劃一批儲能項目。在已關停的天石電廠建設山西第一座規模為50MW/200MWh調峰+30MW/15MWh調頻的獨立儲能調峰電站,為提高電力系統靈活性、經濟性和安全性,更好消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揮積極作用。
做強做大煤層氣產業利用山西煤層氣資源富集的優勢,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目前,集團已投資近50億元,建成運營煤層氣管線1200公里,年銷售氣量13億方。已率先打通山西與河北的輸氣管線,滿足京津冀、雄安新區的用氣需求,實現晉氣外送。目前,正規劃建設山西-陜西、山西-河南跨省輸氣通道,實現山西和周邊省份輸氣管網互聯互通,為山西成為清潔能源外輸電基地做出積極貢獻。 初心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山西國際能源集團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新時代的科學理論中汲取養分,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企業發展動力,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充分凸顯“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戰略引領作用,圍繞“示范區”“排頭兵”“新高地”三大目標定位,以“改”促“轉”,先行先試,在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中發揮表率作用,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新興產業上展現新作為,打造一流的綜合清潔能源服務商,把集團各項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高度,以新的工作成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