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家住晉祠鎮晉祠社區的馬建國早早出門,去社區老年大學為大家上書法課。看著粉刷一新的樓道、整齊停放的車輛、平整黝黑的路面,馬大爺十分開心:“我們這兒山好、水好、空氣好,現在創城又將小區整治得這么漂亮,真是個養老的好地方!”

文明,是城市的靈魂,建設文明、提升文明,是晉源的責任和使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晉源區將創城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與改善民生齊頭并進,堅持“為民創建、文明創建、全民創建、一體創建、全域創建”五大原則,以“雙全十提”(以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推動責任落實全覆蓋;針對23類123個點位,引深“九亂”專項整治,確保點位整治全達標。推進市民素質提升工程、背街小巷提升工程、老舊小區提升工程、市容環境提升工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交通秩序提升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商業設施提升工程、網格創建提升工程、公益宣傳提升工程)為抓手,內外兼修、華麗蛻變,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全域創建讓旅游資源“活起來”
從高空俯瞰,晉陽大道猶如一條大動脈沿著西山蜿蜒前行。國慶節期間,市民張先生帶著家人特意走了一趟晉陽大道,晉祠公園、太原古縣城、太山,老人和孩子特別開心。全長約17.8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的快速路上,一條路走下來,串聯起晉陽湖公園、太化工業遺址公園、太原植物園、奧申足球小鎮、太原古縣城、蒙山、太山、龍山、晉祠、天龍山等晉源區眾多旅游資源。
晉陽大道、晉陽橋、天龍山旅游公路……如今的晉源區成了網紅打卡的集中地兒;一路走,一路看,可謂看遍晉陽古今。借助大規模的路橋建設,晉源區全域旅游這盤棋越來越吸引人:天龍山旅游路連接線已通車,一條黑白相間的道路蜿蜒山間,如一條巨龍飛舞于蒼松翠柏中,現代化交通與原生態鄉村美景互相交融;驅車沿通達橋向西,行駛在唐城公路上,秋風涼爽、滿目皆綠,隨著車窗移動,兩側大片大片的“花海”頻頻閃過,一路花海一路景,曾經臟亂差的唐城公路變身為一條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創城中,晉源區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整治背街小巷,實施鄉村暢通工程,高標準建設“四好農村路”,累計完成道路建設105條,95個建制村通硬化路面和公交通達率均達到100%,初步形成了國省干線通達全國、縣道輻射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三縱十二橫”路網體系。同時,提檔升級35條小街巷,全區整體形成了城景通、景景通的路網體系,條條大道讓傳承千年的旅游資源不再沉睡,煥發出新的生機。
全民創建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干凈整潔的道路,綠樹掩映的房舍,整齊劃一的門頭牌匾……秋日的晉源,一幅幅美麗的鄉村風景畫撲面而來。創城工作開展以來,晉源區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與“百村景區化”工程建設相結合,建成一批環境優美、宜居宜游、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樣板,越來越多的農戶走上了致富路和幸福路。

在羅城街道寺底村轉悠一圈,粉刷一新的墻面格外靚麗,灰白色的基調十分清爽,新布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營造出濃厚的創城氛圍。正在路邊曬太陽的賈大爺說:“現在家里廁所改造了,村里路也修好了,還有太陽能路燈,看著就很舒服,心情更好了。”村黨支部書記郭貴忠說,“很多村民見村里變化這么大,也忙著開始清掃整修自家院子,環境好了才會有游客,大家日子才會越過越好。”
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晉源區“百村景區化”著力抓好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鄉村暢通、村容村貌整治“五大工程”,積極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鄉村環境日新月異。同時,晉源區還注重與產業發展項目結合,讓田園風光、鄉土文化集成線、連成片,美麗產業不斷線。在梅芝園藝、康培、振華園藝等龍頭企業帶動下,占地8000余畝的東關花卉特色小鎮初具規模,輻射帶動了晉源街道古城營、東城角等8個村的產業發展,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群眾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每天清晨,晉祠社區主任成秀瑞總要在小區里轉悠幾圈,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25棟樓舊貌換新顏,樓外粉刷一新,樓內干凈整潔,地面整修硬化,車位統一劃定。居民們說,住了十幾年的小區最近變化真大。成秀瑞說,居民積極響應創城活動,自己意愿強烈,并積極行動,惠民資金就是要花在惠民的項目上。
創城是一項惠民工程,為了將惠民工程落到實處,晉源區堅持“示范點位整治與全面治亂同步推進、街巷小區條件改造與城鄉整體環境提升同步推進、城市創建與鄉村振興同步推進”工作法,以“雙全十提”為抓手,全面實施市民素質、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市容環境、基礎設施等城市文明十大提升工程。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已完工90.5%,背街小巷整治已完成95.8%,新建公廁10座,環境好了,市民素質明顯提高了。
為民創建攜手共建魅力晉源
路面平整了,河道清潔了,綠化帶多了,煤堆、柴堆、料堆、糞堆都沒了。晉源街道晉陽堡村黨支部書記張聰霖說,借助創城活動,村里基礎設施改善了,同時還依托新建的村級道德講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開設文化禮儀課、家政技能培訓講座等,讓村風、民風煥然一新——每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都互相幫忙,鄰里關系和諧了;麻將牌桌不見了,村民自發在村委會文化廣場跳起了廣場舞,真是好家風溫潤好民風。
這幾天,晉源街道南街村黨支部書記陳秀苗特別忙,一戶村民嫁閨女,因家庭較為困難,她帶著李俊花、劉艷云等“好媳婦志愿服務隊”的姐妹們一起來幫忙。在創城文明新風的引領下,陳秀苗的“好媳婦志愿服務隊”已發展至50多人,村里村外誰家有困難,這群姐妹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逢年過節還會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現在她又組織村里的未成年人成立了小雷鋒團,開展各種志愿服務。

大人們很忙活兒,孩子們也沒閑著。10月1日上午,晉祠小學組織學生在晉祠景區開展“我是文明小導游”志愿服務活動。五年四班的常俊熙一早來到晉祠博物館,以志愿服務的形式,祝福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了這次講解,他很早就開始準備了,查找資料,參加晉祠博物館優秀講解員舉行的培訓活動。當天上午,他身披紅色綬帶,臉上充滿笑容,用自己新學到的知識為游客講述著晉祠的故事。與常俊熙一起的還有李悅馨、岳宏娜等,小志愿者們用自己的努力贏得了游客的陣陣掌聲。晉祠小學校長王玉忠表示,參加文明志愿服務活動,孩子們不僅體會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更為自己是晉源人而驕傲,為自己能為宣傳晉祠、宣傳晉源而自豪。
如今,文明的種子已經在晉源城鄉大地上撒播,文明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設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潤在每一位群眾的日常行為中,成為引領晉源新發展的新風尚!
“雙提升”培訓人人有絕活兒
一口鐵鍋、一把菜勺,晉源區本土名廚鄭永強,憑借著精湛的烹飪技術,將制作民間紅白喜事宴席發展成一份事業,并帶動村民就業100余人。他篤定地說:“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就要有一技之長,晉源有豐富的飲食文化底蘊,經過專業的技能培訓,既讓晉源美食名揚天下,更讓大家生活有奔頭。”

“今年我們結合創城,啟動城鄉居民文明素養和發展技能‘雙提升’工程,就是要讓文明創建潤物細無聲般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晉源區委書記楊繼承表示,過去,村民們面朝土地背朝天,埋頭耕種。現在,村民搬進小區,積極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空閑時間接受藝術熏陶,全民學習在晉源區蔚然成風。
“快點進教室,上課啦!”10月18日下午3時,在晉源街道晉陽堡村,40余名婦女陸續走進村委會大院,參加全民技能提升培訓“藝術化妝師”美妝課。30歲的學員胡世麗畫著精致的妝容笑呵呵地說:“我和姐妹們都很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學美妝能讓自己變美、變自信,還能自己創業,新娘跟妝一天就能掙大幾百塊錢。”
晉源區人社局局長王俊東介紹說:“針對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我們整合駐區企業、大中專院校、基層一線及公共機構等各類資源,建立了一支由晉源英才、晉源工匠、培訓機構專業教師組成的300余人的技能培訓隊伍,以旅游、家政服務、餐飲、制作工藝為主要培訓內容,開展視頻講座、現場培訓示范、技術服務等活動,形成了覆蓋全區城鄉居民的培訓網。”截至目前,晉源區累計2萬人接受過22個工種的相關培訓,通過技能提升培訓,今年全區新增就業人數比去年翻了一倍。
本版文圖:徐方偉楊潤德梁月仙
原標題:“雙全十提”為抓手 堅持五大原則 魅力晉源 文明嬗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