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逛網店”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絡的不斷普及帶給人更多便捷。這不,“雙十一”臨近,線上商品大促令人眼花繚亂,各種“玩法”令人頭暈目眩,而此時,也正是假冒偽劣多發、網絡詐騙不斷、售后服務缺失的高峰期。在此,省消協發布消費警示,網購維權不易,需特別警惕“釣魚平臺”。
網購日漸趨于常態化的今天,各種針對網絡的詐騙花樣不斷翻新,騙子無孔不入,消費者常常被“坑”,張女士提起自己被騙的經歷懊惱不已。她說,在手機上某個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可以從國外代購化妝品,于是,點開瀏覽了一圈,感覺貨品不錯,就按上面提供的付款碼下了單。隨后,一位自稱是“客服”的人與她聯系,先是核對了收貨地址等信息,后來說因為“缺貨”需要訂單取消,給她重新發送了一個鏈接,說要給她辦理退款。張女士按“要求”再次操作,沒承想,不久后便收到銀行卡被盜刷的信息,她悔不當初。消協人員提醒,現在各個網絡平臺真假難辨,甚至還有虛假“釣魚平臺”充斥其中,消費者網購商品最好還是選擇熟悉的網站購物,對于陌生的網購平臺不要輕易嘗試,可以提前通過市場監管部門查看其是否有備案,避免掉入虛假“釣魚平臺”陷阱。
“網購時,還得特別留意不要輕信廣告圖片等?!毕麉f人員介紹,利用制作精美的圖片來掩人耳目是網絡購物中最常見的招數,還有的賣家是將商品圖片進行美顏,消費者在購買時千萬要擦亮雙眼。同時,還要注意隱藏不公平的買賣條款,比如,一些網站和實體店面設置了霸王條款,使消費者買貨容易退貨難,往往是想退換貨或者維修卻無計可施。
“網購電器、家具等大額消費品,一定要注意了解是否在當地有聯保,避免‘三包’難的問題發生?!毕麉f人員說,消費者在網上買大件商品要看清隱藏條款,確認商品是否屬于“七天無理由退貨”和“三包”范圍,分清權責,謹慎下單,“預付商品”更需特別注意?!白詈?,還是那句話:注意留存交易證據。”消協人員告訴記者,實際生活中,網絡商家一般都不提供消費憑證,但消費者要學會留存必要的聊天記錄、截圖等,這些都是維權的重要依據。維權的程序是,先通過網絡平臺發起維權投訴,等其客服介入,如協商不成,可向平臺或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消協組織等進行投訴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