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評論員/蘇萍
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是指導長三角地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一體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綱要》的編制出臺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開啟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新時代,規劃了路線圖、劃定了時間表、提供了基本依循。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承載著非同尋常的國家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長三角地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動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超過60%……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呈現出開放合作程度加深、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效率與公平并重的新特點,對全國的示范引領效應不斷增強。“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為我國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引領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
按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快進鍵”是時代要求。區域差異大、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的基本國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盡管長三角基礎好、底子厚,經過近幾年的一體化發展探索實踐,有力促進了普遍發展,大大縮小了地區間發展差距,但區域內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機制尚不健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的一體化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產業發展的協同性還不夠高,阻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行政壁壘也未完全打破。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順應了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形勢要求,勢必打造更高起點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對外開放的新引擎。
下好全國發展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集聚度、區域連接性和政策協同效率,對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意義重大。《綱要》明確指出,未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將圍繞著堅持創新共建、堅持協調共進、堅持綠色共保、堅持開放共贏、堅持民生共享五大基本原則進行。頂層設計需要落實到基層實踐才能釋放出巨大潛能、轉化成現實效能。相信只要切實按照綱要的規劃部署,鞏固“一盤棋”思想,樹立“一體化”意識,錨定“高質量”目標,協同行動、創新作為、務實推進,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必將迎來新的輝煌。(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