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哮喘過敏高發,很多人歸罪于空氣污染。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臨床流行病學和生物統計研究室童世廬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氣象因素尤其是溫度和濕度,比空氣污染對兒童過敏性疾病的影響更大。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環境與健康領域雜志《整體環境科學》上。
根據近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兒童哮喘患病率不斷升高,平均每10年增加約50%。據2010年統計,中國14歲以下兒童哮喘發病率約為3.02%。其中,華東地區是中國城市兒童哮喘的高發地區,患病率為4.23%。
童世廬團隊利用2007年~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附屬新華醫院的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異性皮炎的門急診資料,同時收集了上海市氣象和空氣污染資料進行研究。在2410392名就診兒童中,有975771名哮喘、646975名過敏性鼻炎和787646名變態性皮炎患兒。
研究主要運用類泊松回歸結合滯后非線性模型和泊松回歸結合廣義線性模型分析方法,探討了氣象因素和空氣污染對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相對影響。結果顯示,大多數環境因素與兒童過敏性疾病發病有關,每日平均溫度和氣壓對兒童哮喘等過敏性疾病的相對影響大于其他環境因素。
童世廬說,這個研究主要圍繞空氣污染和氣象因素哪個對兒童過敏影響更大展開。對濕度而言,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季,空氣相對濕度低于40%~50%就是一個危險值,容易引發過敏;對溫度而言,還沒有探究哪個溫度,或上升、下降多少度最容易導致過敏。可以確定的是,每當換季時,即氣溫上升或下降明顯時,是孩子們出現過敏哮喘表現的“危險時刻”。(通訊員姜蓉記者胡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