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記者25日走訪市場時發現,街頭大大小小的理發店已開啟“過年模式”,不少愛美的女士提前計劃,掀起一波燙、染發的小高潮,美美地過年,從“頭”開始,為自己平添一份好心情。不過,消協人員提醒,每年過年理發行業投訴較多,比如臨時漲價、會員受限等,消費者在享受服務時注意留存憑證,以備維權之需。
美發要預約
趕在過年前做一個好看的發型,早已成為不少女性朋友迎接新年的一種儀式。這不,市民小珍這兩天正糾結該把頭發怎么收拾一下,24日下午,趁著逛街她來到位于柳巷的一家理發店。“您好,有預約嗎?”剛進店門,一位理發小哥迎上前詢問。這一問,問得小珍有點意外。見她一臉詫異,對方趕緊解釋:“不好意思,快過年了,理發的人多,現在我們這里需要提前與發型師預約。”小珍環顧一周,確實看到店內三位發型師都在忙碌地為客人做著頭發。無奈之下,她只好遺憾離開。 走訪中,記者在南內環街上一家理發店也遇到類似情形。該店店長告訴記者,過年前一個月左右理發行業就會火起來,其中,不少愛美女士會提前燙、染發,以達到過年時的“最佳造型”。近幾天,客流量已明顯增多,從每天下午開始,店里三四位發型師會忙到晚上10點以后。所以,他們不得不在其微信公眾平臺推出預約服務,以避免顧客長時間等待。
價格要公道
“喲,我這都來兩趟了,還是這么多人,生意可真好!”“是呢,咱這兒價格實惠,老顧客都關照我唄。”24日晚上9時許,市民白先生準備“錯時理發”,去了家門口的一家小理發店,便有了與店長小張的這番對話。白先生一看,這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正在做頭發的4個人外,還有4人在排隊。小張一邊忙著手里的活兒,一邊跟白先生嘮起嗑,他說,臨近過年理發行業漲價似乎成了“潛規則”,但他認為做生意靠的是誠信,所以在他這兒理發常年一個價,理發15元,燙發染發在100元左右,老顧客對此很認可,所以店里任何時間段客人都不少。
在享受“洗剪吹”的同時,消費者選擇理發店時也會將價格是否“親民”作為考慮因素。記者在走訪中卻發現,部分大中型理發連鎖企業有節前漲價的跡象,有的表示快到過年前幾天可能會調價,漲幅在一二十元左右;也有的透露臨近過年,會員將暫時不能享受價格折扣等。“節前漲價”飽受詬病,采訪中不少消費者認為,不論理發還是其他行業,趁過年提價有悖契約精神,這種做法顯得“不厚道”。
“注意留存憑證,以備維權之需。”消協人員提醒,商家如果有漲價行為應以書面形式告知。消費者在辦理預付卡時,在簽訂的合同中應對相關內容有所約定,按照相關內容執行;如果合同里沒約定,商家單方面制定規則,根據《合同法》中相關規定,其實已經構成違約。如遇此情況,消費者可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協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