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我們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做好“三農”工作,要做到“四個聚焦”,補實短板、打牢基礎,只爭朝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小康社會成色更足。
聚焦深度貧困猛發力,攻克堅固堡壘。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多方力量,以多種精準扶貧手段和方法,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又將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340個左右貧困縣脫貧摘帽。作為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在這個緊要關頭,需要堅定必勝信心,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響鼓重錘、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要對深度貧困地區掛牌督戰,繼續加快實施“三區三州”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拿出更多切實舉措繼續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要進一步鞏固擴大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扶貧、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成果,瞄準重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明確責任、對賬銷號,集中火力堅決攻破深度貧困堡壘,確保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
聚焦貧困群眾多賦能,激發內生動力。在貧困人口脫貧過程中,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本,外因唯有通過內因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通過扎實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進一步深刻轉變貧困群眾傳統理念和思維,變“要我富”為“我要富”,切實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要通過勞動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經營意識再造等方式,提高貧困群眾生產技能和競爭能力,消除“怕”的心理,激發參與扶貧產業的勇氣和積極性。還要在扶貧產業選擇上加強引導,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尊重貧困群眾主體意愿,讓貧困群眾充分參與決策,在產業組織上可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模式,降低創業和生產風險,讓貧困群眾充分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聚焦返貧人員細摸排,做好動態幫扶。一些貧困人口脫貧后,可能因多種原因返貧,因此我們要鞏固已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成果,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后,在脫貧攻堅期內原有的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脫貧攻堅政策繼續保持不變。貧困村退出后,在脫貧攻堅期內幫扶單位與貧困村不脫鉤,貧困人口脫貧后,幫扶責任人要繼續履行幫扶責任,持續關注被幫扶對象,對貧困戶生產生活進行指導和幫助。并建立返貧致貧預警機制,定期上門走訪了解真實情況,全面監測貧困戶脫貧狀況,對脫貧戶實行分類動態管理,對臨界困難戶做好追蹤監測,有情況提前預警,積極協調解決大病重病、住房安全、孩子義務教育上學等實際困難,防止因重大疾病或突發事件導致貧困,對符合納入貧困戶條件的經民主評議程序后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聚焦扶貧干部真關愛,提高幫扶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關心愛護基層一線扶貧干部,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激勵他們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工作”。廣大扶貧干部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作出了卓越貢獻,許多扶貧干部遠離家鄉到艱苦地區一線工作,披星戴月、日夜辛勞,付出了心血汗水,做出了很大犧牲,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更需要扶貧干部拿出擔當、扛住壓力、干出實效。因此,要進一步關愛扶貧干部,完善激勵獎懲機制,在提拔使用、表彰獎勵、人文關懷等多個方面,充分肯定和鼓勵扶貧干部的努力付出,切實解決扶貧干部后顧之憂,提振扶貧干部“士氣”,激發扶貧干部干事創業動力,增強基層一線扶貧干部的自豪感、獲得感、幸福感,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昂揚向上的姿態,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出新的更大貢獻。(文/藺炳正)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閃電新聞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