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將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作為整治重點外,還全面統籌整治集貿市場和架空線纜,規范公益廣告。1月11日,杏花嶺區新聞中心消息,大東關街道通過“立體化”整治,成效明顯,并不斷梳理經驗,打造工作亮點。
在創建文明城市行動中,大東關街道在拆違中推行“六全六同”工作法,即全力出擊,動員與實戰同步;全面宣傳,線上與線下同進;全民投入,干部與群眾同參;全數鋪開,小區與街巷同治;全速開展,人力與機械同動;全員行動,整治與美化同行。此外,該街道還在無人管理或管理不善的老舊小區治理方面,積極探索街道社區協調、小區居民自治、業委會長效管理模式,同步鼓勵組建業委會黨支部,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在老舊小區整治方面,建設北路175號院被選為首批創建示范點。由于無物業管理,過去小區環境狀況極差。整治開展以來,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居民議事會成員上下聯動,通過拆除違建、清理雜物、粉刷墻面、補種綠植、施劃停車位、張貼公益廣告等一系列具體舉措,小區環境大變樣。
背街小巷整治方面,街道將白北巷作為示范巷實施打造,粉刷沿路墻面,鋪設瀝青路面,施劃禁停線。整治后,街巷面貌煥然一新,路面干凈整潔,以往斑駁的墻面也化身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版面。 大東關農貿市場位于建設北路北社區,前身是大東關果菜交易市場。整治前,該市場因定位不準,功能滯后,導致商販和顧客流失嚴重,市場內垃圾隨處可見,私搭亂建現象也很嚴重。整治中,相關部門通過整合資源、拆除改建、設備購置等實現了硬件設施的改造升級,并建立了“產地對接+配送交易+連鎖直銷”的經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