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十五,往年都和父母孩子一起度過的節日,今年,高曉玲要在武漢的隔離病房里度過。2月8日,是高曉玲到武漢的第6天,她是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與其他隊員一起在同濟醫院中法新院區,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癥病區。
“媽媽,武漢的病人更需要你!”“老婆,你能不能不去?”“女兒,爸爸支持你!”“老公,我也害怕!”“我是醫生,更是黨員,我不去,誰去!這是我的職責……”過往的6天,就像電影畫面一樣閃現在高曉玲腦海中……
10小時后我出發了

2月2日凌晨2點,一段急促的手機鈴聲把高曉玲和愛人吵醒,醫院通知10個小時后,她將帶隊赴武漢。
“那時,我第一個念頭就是家里事情和老老小小一家子如何安頓?最先想到老父親老母親,父親90歲身患重病,我去武漢后,他該怎么治療?母親80歲了,平日對我這個小女兒非常依賴,該如何告訴她?還有明年就要高考的女兒,她能不能自我管理好?突然,好多事情都來不及安排。”高曉玲已沒有時間一一安頓了。
“你同意媽媽去武漢嗎?”“同意”“你不需要媽媽嗎?”“需要,但是,媽媽,武漢的病人更需要你!”平時那個愛撒嬌的女兒此時卻那么勇敢、堅強。
一向自信穩重的愛人,當知道高曉玲要前往武漢疫區后,抱著她默默流淚,遲遲不肯松手。一家人一夜無眠。
又是一個無眠夜

中午12:00,集結,下午3:00,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119名醫護人員攜帶各醫院捐贈的醫護物資,乘坐專機前往武漢。4:30,飛機準時飛抵武漢天河國際機場,5:30乘坐巴士去往酒店、辦理入住,搬運行李、分發物品、整理物品、剪去長發。
晚上,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有經驗的院感老師指導隊員們穿脫防護隔離衣,從接到援助命令的那刻起,高曉玲和隊員開始了緊湊的工作。

“有些隊員不斷糾正不正確的穿脫方式,大家都悄悄地練習到深夜。不僅從自身安全考慮,我們身上擔負的是救治病患的使命,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出一點錯!大家都必須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高曉玲是隊長,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到武漢的第一個夜晚,她整夜未眠,而許多隊員也和她一樣。
“奶奶,別怕!我們在你身邊!”

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同北京中日友好醫院要在同濟醫院的中法新院區,成立并管理一個50余張床位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癥病區。這個新院區是同濟醫院迅速整理出來,專門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人。

2月4日,經過周密的安排和對接工作,山西的隊員正式進入中法新院區。“援鄂醫療隊護士每4小時一輪班,大夫每6小時一輪班,期間要持續穿著防護服和隔離衣,不能吃東西、上廁所……”高曉玲說大家嚴格的執行每一項規定,早上7點上班,大家就要在凌晨3點起床準備,一套防護服包括3層衣服、5層手套、兩層眼罩、尿不濕……穿完這套鎧甲要用去好長時間。

“2月4日下午2:30開始收治病人,到凌晨1:00下班為止,50余張床位已經全部收滿。這個病區基本都是重癥患者,大多要佩戴無創呼吸機和高流量吸氧儀。今天收治了一名重癥患者,血氧分壓低到了30毫米汞柱,當即被轉入重癥監護病房,緊急進行了氣管插管。”在高曉玲的敘述中,記者仿佛看到了病房內緊張的救治場景,我們都知道氣管插管是感染風險極高的操作,這些醫護人員天天行走在危險的邊緣。
“今天接診了一位94歲的老奶奶,她是從外院轉來的,高熱不退,發燒至39.4℃,她的家人也患病住院了,孩子和親人都不在身邊,她很焦慮、緊張,一直在哭。這個時候她最需要關心,我握住她的手,告訴她:‘奶奶,不要怕,我們在你的身邊,要有信心,一定能夠戰勝疾病的?!@話仿佛也是在對我自己說,我們醫生更要有信心!”
三床被子
2月7日,武漢下起了小雨,怕冷的高曉玲向服務員又要來了一床被子。”3床被子,應該不會睡不著了吧?!”從未過過如此濕冷冬天的她,昨晚被凍得久久難以入睡。由于他們是距離患者最近的人群,為了避免感染,隊員之間盡量少接觸、他們所住酒店的空調也不能使用。

“我從未遇到過這樣的傳染病和重大疫情,白天的事情太多了,回到酒店后,腦海里一直翻江倒海地想今天有哪些病人、對他們進行怎樣的處置更加得當、怎么樣能減少患者的痛苦、怎樣幫助患者盡快痊愈……”盡管回到酒店,她也一刻也閑不下來。到武漢第6天了,高曉玲卻只抽空和家里通了不到10分鐘的電話。
記者問高曉玲:“一個人住在酒店的房間會害怕嗎?”“不怕,有時會感到孤單,想家……”采訪的過程中,她幾次哽咽。
這時的她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想孩子的媽媽、一個掛念的父母的女兒、一個想家的妻子。而穿起防護服那個堅定、自信的高曉玲,是一個專業的醫生,一個有擔當的黨員、更是一個勇敢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