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市衛健委消息,中國城市醫療硬件環境競爭力排名近日出爐,太原排名第七。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中國城市醫療硬件環境競爭力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對全國286個地級以上城市(不含港澳臺)的醫療硬件環境競爭力進行了對比分析,依據6項分項指標,從2019年醫療硬件環境競爭力指數來看,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成都、太原、重慶、杭州、西安位居前十名。
據了解,6項分項指標包含擁有醫生數和每萬人擁有醫生數(基本醫療條件)、醫院床位數和每萬人醫院床位數(基本醫療條件)、三甲醫院數(優質性醫療資源)和流動人口健康檔案覆蓋率(包容性醫療覆蓋)。
在每萬人擁有醫生數指標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別是雙鴨山、舟山、太原、克拉瑪依、濟南、海口、杭州、北京、烏魯木齊和昆明,以地級市與地級省會城市居多。在擁有醫生數指標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廣州、杭州、天津、武漢、濟南和石家莊。
在每萬人床位數指標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別是長沙、太原、鄭州、攀枝花、昆明、西寧、成都、鶴崗、烏魯木齊和雅安,主要以中西部城市居多,中西部省會城市優勢明顯。在醫院床位數指標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別是重慶、上海、成都、北京、鄭州、廣州、武漢、哈爾濱、長沙和杭州。
在三甲醫院數指標排名中,前十位城市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武漢、深圳、西安、杭州、太原和南昌,東部地區仍然居多。在人口規模方面,超大城市占主體,行政等級方面直轄市與省會城市依然優勢突出,且前十位的城市均是一、二線城市。
報告指出,從前十強城市的區域分布看,四個直轄市全部位居其中且排名較為靠前,北京位居首位,其余均為省會城市。除十強外的城市排名中,省會城市也同樣領先。而我國城市醫療硬件環境競爭力總體水平較低,醫療衛生資源總體存在明顯的分布不均現象,還需要加快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全國均等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