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綜合新聞

【報告文學】一脈流長報春時

來源:太原晚報 作者:宋立綱 馮海 攝影 韓雙喜 2020年03月23日 16:57

  盡管戴著口罩,還是被迎面的人飛快認出,"王院長好""王教授好"。王晞星輕輕點頭,零寒暄后,走出住院部大樓。省中醫院小廣場上,空氣新甜,春色可親。

  天兒暖得讓人不好意思,日間最高溫度跳上了20℃。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仍未解除,3月18日,國內確診的本地病例零新增,境外確診病例大幅上升,全國抗疫轉為全球抗疫。

  聚焦疫情的日子里,山西中西醫結合抗疫的成效扎實醒目,山西省中醫院發布的中藥"易感人群方"惠及全國。2月3日正月初十,61歲的王晞星親臨戰"疫"前線,帶領80余人的中醫藥團隊,盡銳出戰,制定方案,診治患者,研發方劑,見證著疫情陰霾一點點消散。

  王晞星教授,全國首批名中醫,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原山西省中醫院院長,山西省中醫院抗疫專家組組長。2月14日、2月25日,由山西省中醫院申報、王晞星團隊研發的7種新冠肺炎中藥制劑先后獲批,覆蓋病程全周期,制劑種類居全國第二。山西省中醫院向山西確診及疑似患者、一線醫護人員、湖北方艙醫院患者、山西援助湖北醫療隊等配送中藥煎劑及制劑共計8萬余人份。在山西確診病例中,中醫藥的使用率為98.4%,總體有效率達95%以上。

  靜養的中國,蓄力的山西,中醫源遠流長,一脈相傳,應時花開。

炎癥風暴

  葶藶子:味辛、苦,性寒。可瀉肺平喘、破堅逐邪、行水消腫。新冠肺炎制劑“重癥期方”用藥之一。

  重癥患者一,女,84歲,她的妹妹、妹夫從湖北孝感來太原。因發熱伴有咽痛入院,第一次專家會診,王晞星開出黃芪、黨參等17味中藥組成的方劑。5天后精神轉好,飯量恢復,比女婿吃得都多。但是,兩肺仍有病變。第二次專家會診,王晞星開出了葶藶瀉肺湯。服用后,患者病愈出院。

  重癥患者二,男,70歲,轉氨酶高,核酸檢測呈陽性。因為有肝炎病史,專家組確定了先保肝降酶、后治療肺炎的方案,開出了由黃芪、黨參等13味中藥組成的方劑。服用后,患者病愈出院。

  為患者診脈。

  疫情期間,王晞星團隊先后會診了5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療效顯著。

  春節長假,王晞星與家人在海南團聚,外孫5歲,總是纏著姥爺玩。疫情地圖的顏色每天加深,他如坐針氈。2月2日正月初九,王晞星匆匆趕回太原,連夜分析收集到的感染病例。他越看越吃驚,此次疫情最兇險的是,病毒侵入身體后,引起炎癥因子風暴,肺部滲出物驟增,導致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2月7日上午,王晞星團隊提出了中西醫聯手救治思路:不走呼吸道,不走腸道,走水道,兼顧祛邪、護胃、養心、護肝。

  疫情如火,2月7日中午,省中醫院專家團隊加班,王晞星開出藥方骨架,大家商討增減,最后確認了13味中藥:葶藶子、白茅根、丹皮、生地、杏仁、白豆蔻、薏苡仁、茯苓、黃芩、太子參、麥冬、五味子、茵陳,配合西醫治療,助力減毒增效。下午3時,重癥期方——葶藶瀉肺湯送達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后來,這個藥方屢建奇功。

  這是一場與病毒的賽跑,跑贏一秒,就是一線生的希望。中醫中藥的及早介入,扭轉了大家對中藥是“慢性子”的認識,疑似患者及輕癥患者服用初期方——除濕清肺顆粒,患者癥狀迅速消失,沒有一例病癥轉重。另外,還有中期方、恢復期方……分時段圍堵新冠病毒。

  消息很快傳來:山西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有效。省內以及全國部分定點醫院反饋良好,催藥電話接踵而至。

核酸轉陰

  黃芪:味甘,性微溫。可補氣固表、托毒排膿。新冠肺炎制劑“促進核酸轉陰方”用藥之一。

  輕癥患者一,女,26歲,2月8日,因接觸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入院,核酸檢測呈陽性,屬于無癥狀陽性患者。2月17日專家會診,王晞星開了“促進核酸轉陰方”。2月20日,患者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達到出院標準,順利出院。

  2月29日是個周六,位于建設路、府東街西北角的山西省衛健委,門衛工作人員按照一張表格,嚴格核對來客的身份。下午2:30,在二樓的疫情防控專家研判評估中心,中西醫專家對全省不轉陰患者進行了遠程會診。大屏幕上,來自大同、運城、長治、晉城、晉中、太原的定點醫院匯報病例20個,與會專家分別給出診療意見,王晞星建議使用“促進核酸轉陰方”。

查房觀察舌苔。

  無癥狀陽性患者不發熱,不咽干,肺部正常,癥狀隱蔽但傳染別人。王晞星說,與這次推出的其他藥方相比,促進核酸轉陰方用藥略重,達到13味,其中主要有:黃芪、黨參、蒼術、升麻、金銀花、柴胡、麥冬。這個方子因為辨證精準、效果明顯迅速走紅,微信公眾號文章《首個促核酸轉陰的中醫方藥誕生》閱讀數10萬+,文章對方子進行了饒有興趣地解讀:

  這次新冠病毒侵犯的是肺,所以首先要把肺氣提上來。黃芪補氣,略溫燥,用麥冬來潤肺。中醫所謂的正氣來源于脾胃,黨參味甘,甘甜入脾。用蒼術祛濕健脾。提升陽氣用了升麻與柴胡,升麻提氣,柴胡配合升麻,溝通表里,疏肝理氣。柴胡可以幫助病人緩解壓抑焦慮的情緒,讓身體放松。祛邪用了金銀花與連翹,清熱解毒,協助正氣把邪氣趕出體外。

  黃芪、黨參是山西道地藥材,這次用于抗擊新冠肺炎,有添柴旺火之功。山西是全國著名的中藥材主產區,全省現已探明的中藥材品種達1788種。其中,黃芪、連翹、黨參、遠志、柴胡、山藥、地黃等7個品種的質量和產量居全國前列。

  繼非典、禽流感疫情之后,中醫這炬古老的燭火又一次照亮康復之路。

治疫往事

  藿香:味辛,性微溫。可和胃止嘔、祛暑解表。新冠肺炎制劑“早期方”用藥之一。

  “早期方”適用于新冠肺炎疑似和早期確診患者,證屬濕熱犯肺型。王晞星分析:“這次疫病的病理主要是濕、熱、毒、瘀,發病的臟器主要在肺,它可以向心、肝、脾、腎四個臟器轉變。中醫的治療思路是瀉肺、養心、保肝、涼血、清熱、解毒等。”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辨證論治由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提出,他的代表作《傷寒雜病論》就是在瘟疫中寫就的。大疫之中有大醫,中醫的背后是浩如煙海的病例,是歷代中醫人的不斷思索、提煉、創新。

  山西在明代共發生37次疫災,平均每7.46年就出現一次。民間力量通過聘醫送藥等方式救災,翼城人楊鳳“通醫術,嘗蓄善藥以濟人”,絳州人陶祐“幼積學精于醫,活人甚眾”。

  1917年-1918年,山西鼠疫流行,北京至山西豐鎮的鐵路交通一度暫停。當時中西醫已經聯手合作,名中醫曹元森、楊浩如等人與西醫協同防疫。

  1924年,太谷流行“爛喉痧”傳染病,“青年兒女一經傳染,醫治罔效,夭折者不勝計。”太谷中醫馮世澤利用平生所學,救治了許多“爛喉痧”患者。

  1924年,山西再次發生鼠疫,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選派3名醫生,運用中西醫結合手段主持防疫,及時控制了疫情,事后編制了分別列明中醫、西醫治療情況的詳細報告。

  黨中央重視中西醫結合抗擊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中西醫結合,要發揮好高水平醫療團隊作用,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大醫精誠,殊途同歸。

一號難求

  防風:味甘、辛,性溫。可祛風、除濕。新冠肺炎制劑“易感人群方”用藥之一。

  在王晞星的稷山口音里,防風是“逢峰”,黃芪是“紅旗”,黨參是“等身”。同事能聽懂,老病號們也能聽懂。

  周二、四、五上午,王晞星出門診,專家號一號難求。腫瘤科302診室外,將近80位患者候診,巴巴地盯著診室的門。2000年,王晞星一手創建腫瘤科。目前,腫瘤科已經是省中醫院最大的科室,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華北地區最大的中西醫結合腫瘤一站式診療中心。

2017年6月,王晞星被評為“全國名中醫”。

  王晞星左手診脈,右手習慣性地扣住患者的手。這個微小的動作讓助手高宇感慨:“中醫特別重視心理建設,這個動作給患者很大的安慰。”

  醫生陳海富還記得有個陽泉患者,患肺癌經過化療后住院。王晞星查體很仔細,又是用手探查,又是耐心詢問,患者突然哭了:“我看病這么長時間,您是第一個對我進行查體觸診的醫生。”

  一位患胰腺癌的農村患者,72歲,6年前進食困難,只能喝點稀飯。王晞星建議他保守治療,吃中藥調理。第一次吃了半個月,精神好轉,小便正常。第二次調整用藥后又吃了半個月,患者有了食欲,體重增加,人也自信多了,開始張羅旅游。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戒了煙酒,也推廣中醫知識,“王大夫一直給我補氣,病情就穩定了。”

  一位家在太谷的女教師,坐月子時著了風,身體發麻,特別怕冷,取碗盛飯的時候,連碗底的涼都受不了。2018年初春開始,她穿得嚴嚴實實,坐長途車到太原掛王晞星的專家號。服用6個月中藥后,她的病情明顯減輕,不再把自己裹得像個粽子,站著講課的時間也長了。

  中醫八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其中“和法”和解疏滯,常用于治療輕癥、緩癥,王晞星不甘心,潛心研究,綜合辨證,他的“和法”可用于治療重癥和疑難雜癥。

  王晞星有個比喻:“就像兩軍對壘,我不一定要消滅你,而是提高自己的戰斗力,達到一個新的力量平衡。”

鐵桿中醫

  冬瓜子:味甘,性涼。可清肺化痰、消癰排膿。新冠肺炎制劑"中期方"用藥之一。

  冬瓜子不起眼,但藥用價值不小,在王晞星“教科書式”的藥方里,經常可以見到它。用藥簡省的藥方,也稱“小方”,王晞星擅開“小方”,君臣佐使三四行,撒豆成兵。

  每逢王晞星出門診,302診室忙忙碌碌,有幫助抄方的,有錄入電腦的,還有拿個小本子做筆記的。王晞星走路快,說話快,開方子快。診脈的間隙,難得停下來,講講辨證的側重、用藥的劑量,這時診室出奇地安靜,依稀可見豎著的耳朵。

揮毫潑墨。

  耳朵之一張娜,在血液科工作,她覺得血液科與腫瘤科關聯很大,就主動跟著王晞星學習,“他的方子很純粹,也很經典。”

  王晞星1959年出生,17歲立志學醫,成了稷山縣城關衛生所的赤腳醫生。1985年,他從山西醫學院畢業,分配到當時的山西省中醫研究所人事科。小王愛琢磨,人勤快,很快轉崗消化科。到崗消化科第一天,上手診治患者,辨證有據,藥方條理。同事們服氣,不約而同改口,“小王”成了“王大夫”。

  從消化科到創建腫瘤科,從科主任到副院長、院長,直至退休,王晞星始終堅持每周定期出門診,在實踐中完善辨證思路,他重視從肝、從脾胃診治,治療胃腸功能性疾病成果斐然,用“和法”治療腫瘤和疑難病癥,方法獨到,口碑很好。

  “王院長查房很少笑,問得特別細,要求我們必須提前準備,一切事情往前想。”原腫瘤科護士長楊晉田說。

  “他愛給自己出難題,一味藥達效,決不用兩味藥,都說中醫模糊,他辨證能達到模糊中的精準。”腫瘤三科主任郝淑蘭說。

  門診80個患者連軸轉,從早7:30到中午1:30,王晞星不喝水,不挪窩。常年寫方子,右手患了“網球肘”(肘關節外側前臂肌腱發炎疼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晞星帶領專家團隊,奔波于太原、晉中、平遙、太谷等地的定點醫院,半個月行程3000余公里。

  看疑難癥,開經典方,臨《圣教序》,睡硬板床。鐵桿中醫有鐵桿的樣子。

草木回春

  黨參:味甘,性平。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山西省中醫院新冠肺炎制劑"恢復期方"用藥之一。

  醫治一般的虛證,黨參可代替人參使用。省中醫院門診樓二層,飲片藥房藥香撲鼻,中藥抽屜鱗次櫛比。一張張中藥方從這里配伍,奔向藥鍋,奔向水火,用溫度,用甜苦,完成一次蕩氣回腸的魔術。

  而王晞星覺得,辨證和開方更像藝術,或水墨直潑,或偶爾留白。他說,“我到60歲才會看病。”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用毛筆謄錄的新冠肺炎藥方。

  省中醫院勝利分院院長高向軍說,他1999年就跟著王晞星學習,受益匪淺。那時候,每天下班以后,王晞星雷打不動在醫辦室看書,到次日1:30才回家,“就沒有見過這么拼的,看書如此,練書法也是,一練一個下午。”

  高向軍也挨過老師的罵,罵過才醒悟:藥方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患者病機變化調整。

  規培中心主任南曉紅經常為王晞星抄方,一邊抄方,一邊用相機拍下,以備整理出書。

  在山西中醫博物館,王晞星揮筆寫下南懷瑾名言:“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筆法爽利,結體溫和。這座博物館成立于2017年10月30日,恰逢山西省中醫院建院60周年。在晉醫榮光展廳,展品和圖片濃縮了一代代山西中醫人的濟世人生,三晉名醫悲天憫人,醫術精湛,芳名遠播。

  汾河西岸的樹綠了。每天下午,王晞星快速步行6公里,從北中環橋到攝樂橋往返,再去朋友的茶室練練字。出門診的前一個晚上,他會早早睡下,養足精神。疫情期間,他用毛筆謄錄了新冠肺炎全周期藥方,不時讀一讀、品一品、靜一靜。

  是需要靜一靜了,生命、本草、世界,以不負春意,不負卿。

  (趙惠峰、趙懷舟、趙敏、崔果香、楊晉華對本文亦有貢獻,特此致謝。)

(責編:張詩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靖江市| 兰州市| 松潘县| 五华县| 剑川县| 昭通市| 灵宝市| 宝清县| 罗田县| 出国| 宜宾市| 英吉沙县| 上高县| 句容市| 松阳县| 溧水县| 永新县| 红桥区| 岗巴县| 彭州市| 离岛区| 汉寿县| 综艺| 铁岭市| 陆河县| 石家庄市| 普安县| 顺义区| 江川县| 基隆市| 涞水县| 东至县| 都昌县| 高唐县| 柘城县| 高阳县| 红原县| 兴和县| 德江县| 韶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