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中華老字號釀造小鎮建設、加快推進山西春光鐵路軌道交通及兵器裝備擴產……4月22日至23日,太原市杏花嶺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召開,確定了杏花嶺區做實“宜業、宜學、宜居、宜游”現代城區品質,推動轉型發展的年度目標。

推進一批新型項目及早開工
今年,杏花嶺區將把投入產出作為謀劃和引進項目的重要考量指標,調高投資強度和效益,共謀劃產業轉型、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各類項目179個,重點打造“三個產業集群”和“三個經濟體”。
“三個產業集群”:全力推進中華老字號釀造小鎮建設,深化完善小鎮規劃,完成縱一路、晉泉路、靈泉街等路網建設,加快太原酒廠建設,年內力爭完成一期工程。推進信和信集團小鎮整體運營項目,打造集研發、生產、康養、文化傳承、休閑旅游于一體的老字號釀造小鎮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山西春光鐵路軌道交通及兵器裝備擴產、谷旦科技創業園建設,大力扶持青創客、鼎盛國際、惟創廣告等創業創新園區,打造智造科創產業集群。加快推動華能東山熱源廠和東山昆侖燃氣新能源、太原中一嘉環保生態島等項目落地,打造綠色能源產業集群。
“三個經濟體”:加快推進愛琴海購物公園、北京華聯等城市綜合體建設,推動地鐵經濟。大力提升萬達廣場、富力廣場、泰享里新經濟產業園等重點商圈和特色步行街區服務功能,加快培育發展“夜經濟”。集聚發展金融科技、數字信息、咨詢中介、廣告策劃等高價值服務業,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
城改、棚改齊頭并進
高質量打造北部新城,完成澗河、新源里北、大東關南、省倉儲運輸公司和零散非集中棚戶區等11個已啟動舊有棚戶區拆遷“清零”。啟動勝利街解放北路棚戶區、工具廠及周邊連片棚戶區、省機電公司宿舍等棚戶區2087戶19.85萬平方米拆遷征收工作。全力推進南窊、谷旦、柏楊樹城中村、東興裝飾城、程家村西、建設北路北大街、面粉二廠等地塊回遷房建設,做好小北關、糖酒宿舍、凱旋街等地塊3337套安置房分配準備工作,讓拆遷群眾早日“安家”。
著力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大力推進動物園提質擴容和海洋公園項目建設。完成解放路道路改造及周邊路網、東峰路北延、東中環北延(二期)、半坡東街排水改造等市政道路和“百街小巷”改造工程征收工作。完成20公里“3+1”旅游公路張新線(后溝-流家河段)建設、25公里“四好農村路”養護提質、17.35公里城鄉結合部土路硬化和44個農村公路公交候車亭建設項目,不斷完善東山路網系統。配合完成省兒童醫院南側、太鋼工人俱樂部北側、北沙河凱旋街東南側、敦化南路與化工街西南角、動物園南門和雙龍巷等6個地塊停車樓拆遷建設工作,年內新增停車泊位2518個,有效緩解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新建5座小游園和5塊綠地,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休閑、游憩、健身、娛樂場地。
持續開展街巷整治
實施13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更新配套設施,支持有條件的小區加裝電梯和無障礙環境建設,新建一批便民市場、便利店、健身器材等生活服務設施,。實施76條“背街小巷”整治,大力實施“兩下兩進兩拆”工作,切實改變居住環境。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新建2座垃圾中轉站。實施旱廁清零,構建具有特色的生活垃圾“4+2”分類模式,年內建成區垃圾分類全覆蓋率達90%以上。
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化、品牌化
充分挖掘悠久歷史底蘊,加快推進太原府城改造,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東三道巷、永寧路、壩陵北街、小北門街1.4公里的府城歷史文道杏花嶺區示范段建設。綜合改造沿線歷史民居,統一整飾文化標識、沿街店招、景觀小品、沿街圍欄、建筑立面等,打通周邊城市道路,新建一批停車場、小型口袋公園,建設高品質文化步行空間。實施太原工程隊舊址改造,活化、利用和展示山西府衙、八路軍辦事處舊址、普光寺、文殊寺等文物歷史建筑的風貌特色,喚醒歷史文化記憶。持續推進東山生態修復治理,做好東西山旅游公路閉環暢通工程,新建3738畝王家山森林運動公園和2353畝東山生態復墾森林公園,實施通道綠化14公里,打造杏花特色景觀。修復周邊傳統村落歷史風貌,打造民宿休閑、觀光旅游、康養健身等一體的生態旅游區。加大旅游市場整治力度,營造“安順誠特需愉”旅游發展環境,全面提升杏花嶺區文化旅游群眾體驗。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實施淖馬花卉苗木研發培育基地搬遷升級改造。建設莊子上、榆林坪、王家山3個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園。推動“大數據+農業”向縱深融合,建設“鄉村互聯網媒體服務平臺”,推動農業電商發展,實施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繼續抓好農村廁所革命,改造農村戶廁1700座,力爭年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0%以上。建設農村公廁和公共浴室,年內實現全覆蓋。完成剩余9個村農村污水整治“清零”工作。實施農村飲水提升工程,完成東坪、榆林坪、棗溝3個村的飲水安全工程,對全區30個村60個蓄水池進行常態化水質監測及清洗消毒服務。完成19個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現農村干凈、整潔、有序。實建設美麗鄉村,謀劃構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美麗鄉村發展格局。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健全完善區鄉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試點示范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積極推動民宿項目發展。進一步優化村莊布局,完成8個行政村合并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充分運用大數據科技手段,做好污染源解析,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啟動小返河治理工程,完成棗溝河谷旦段、小返河窯頭淤地壩損毀、北沙河小窯頭村河道治理工程。強化河道生態修復,扎實推進汾河排污口整治,實施河道治理可視化視頻監控工程,實現整體河道在線視頻監控全覆蓋。繼續推進河長制,實施河湖“清四亂”“清河”等專項行動,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確保入汾口水質達標,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
同步提升學校“軟硬件”水平
堅持以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為抓手,同步提升學校“軟硬件”水平。完成化工路小學改擴建項目,9月開學投入使用。繼續做好大東關小學建設,加快推進楊家峪街道長江村及中澗河鄉谷旦、南窊、柏楊樹城改配建學校工作。實施杏花嶺小學、后小河小學西緝虎營校區和壩陵橋小學等15所學校硬件提升工程。啟動鄉鎮寄宿制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實施區實驗幼兒園、勝利東街小學附屬幼兒園和杏東小學附屬幼兒園改擴建工程,完成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實現年內全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繼續做好公辦小學免費托管延時服務,徹底解決“放學早、接送難、無人管”的問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行“局管校聘”“縣管校聘”“大學區制”。全力推進“時代新人”思政課改革。
深入推進健康杏花建設
加快推進區中心醫院綜合樓建設,著力提升區醫療集團醫療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全面開展“健康杏花嶺、關愛老年人”行動,為全區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個性化健康服務,打造“健康有評估、防病有辦法、小病有人管、大病能上轉”的老年人健康服務特色品牌。加快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預防為中心轉變,加強中醫藥工作,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實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擴建工程,加強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加快推進區文體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做好兜底保障工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建立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讓參保“兩病”患者及時享受城鄉居民用藥保障待遇。完善醫療救助措施,穩步推進特困供養人員普通門診“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為城鄉困難群眾中的重點救助對象發放300元定額購藥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