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依泉冒水啦!”4月30日,晉源區蒙山景區寺依泉復流的消息不脛而走,寺底村的村民一早就上山看熱鬧。
寺依泉緊鄰蒙山景區開化寺藏經樓。“寺依泉因此得名。”4月30日上午,我們和蒙山景區副總經理梁三姓一起拾階而上,不多時就來到并州第一古剎——開化寺。“瞧,就是這眼泉,已經開始向山下流水了。”梁三姓的話語間,透著興奮。循聲望去,一洼泉水映入眼簾。近前,泉眼處不時涌出些許小水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爭先恐后。“還是那個味道!”說話間,梁三姓手捧泉水,猛喝幾口。
“原先我們村在蒙山山腰,因位于開化寺之下,故名‘寺底村’。”梁三姓說,上世紀70年代之前,寺依泉是寺底村200余村民的主要水源,“泉水清冽甘甜,比現在很多礦泉水都好喝。”1980年,村里開辦了第一家村辦企業——寺底煤礦。隨后的十幾年,山上的小煤窯、采石場多了起來。泉水越來越小,直至消失。“那時候村民是掙了點錢,但環境卻遭了害,沒有水吃,村民們無奈從山上搬了下來。”梁三姓說,也是從那時起,村集體經濟漸漸陷入窘境。
近年來,晉源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累計造林4萬余畝,治理西山山體破壞面800余畝,西山山區村莊綠化完成11處,實現宜林地和無立木林地全部綠化、荒山荒坡基本消滅的目標,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
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蒙山周邊地下水位逐年上升。2018年以來,實施“蒙山曉月”水系改造提升工程,建成蓄水面積達600平方米的景觀湖。
寺底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村民搭上旅游產業發展的快車,每年不僅有來自景區的分紅,還有不少人辦起了農家樂。“細細算來,村民靠打工、分紅和做小生意,去年人均收入達到2.5萬元。”寺底村黨支部書記郭貴忠說,“斷流30余年的寺依泉復流,喚起的不僅僅是回憶,更堅定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