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4月23日,走進婁煩縣“麗澤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扶貧車間,縫紉機工作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戴著口罩不停地趕著廠子里的訂單。車間負責人李培軍對記者說:“我們是3月1日復工的,剛開始有40多人到崗,現在已是滿負荷運轉,目前車間170多人上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扶貧企業復工復產,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截至4月中旬,全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人數總體上達到去年81.8萬人的水平。
2月14日,省扶貧辦聯合山西銀保監局出臺到期扶貧小額信貸延長6個月還貸等六項措施;2月24日,省扶貧辦聯合省財政廳要求,調整和優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加大產業發展、就業務工、產銷銜接、項目開工復工、保障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支持力度。2月28日,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克服疫情影響確保貧困群眾產業就業增收28條針對性政策措施……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建成介紹,2月份以來,我省扶貧、民政、財政、農業農村、人社、銀保監等部門分別或聯合出臺專門的政策文件,全省上下多措并舉推進貧困群眾早就業、穩就業。
各市縣、部門針對交通受阻、崗位缺少、動力不足等制約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的問題,相繼出臺“點對點”輸送、網上招聘、就近就業拓崗位、貧困勞動力建檔立卡精準提供技能培訓、給予獎勵補貼等政策措施,優先幫扶貧困勞動力就業。特別是緊盯2.16萬剩余貧困人口,對確實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勞動力,落實“一戶一公益崗位”托底安置措施,確保就業人數只增不減、工資性收入有保障。
扶貧車間是貧困人口就業的重要渠道。各級各部門持續推動省政府促進產業就業增收28條、幫扶中小企業共渡難關若干措施、扶持農業龍頭企業10條等政策舉措落實,加快推進扶貧車間、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增效,全省829家扶貧車間,復工復產821家,省市縣三級扶貧龍頭企業410家全部復工。發揮光伏扶貧規模優勢,擴大公益崗位帶貧益貧作用。我省光伏扶貧建設規模占全國1/4,為落實國家2020年度80%的光伏扶貧收益要用于公益性崗位工資和村級公益事業的支出,確保貧困群眾增產增收的指導意見,新增了防疫消殺、巡查值守、宣傳疏導等公益崗位,優先吸納貧困勞動力。全省光伏扶貧2020年累計到村收益2.17億元,設置公益崗位9.8萬個,公益崗位工資支出9765萬元;村級公益事業務工崗位3.78萬個,勞務費支出47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