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隨手清理狗狗糞便。”5月18日晚上9時,在桃園二巷,幾個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對養狗居民宣傳文明養犬知識,提醒他們自覺遵守文明養犬管理條例。
這支新晉志愿服務隊伍的成立,源于社區在公眾號上發布的一條推文。“三清”“五治”專項行動開展的頭一天,杏花嶺區三橋街道桃園二巷西社區通過“線上” “線下”,向社區居民、駐地單位公布行動內容,并發布倡議書和志愿者招募通知。幾個志同道合、愛好相近的居民向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怡“請戰”。李怡對其中的幾位比較了解,他們都養狗,是否可以利用遛狗時間參加志愿者活動?大家一合計,組建起了這支“文明養犬志愿服務隊”,隨著新成員的加入,現在這支隊伍已有13名隊員。
按照社區分配,大家各自認領所負責區域,每日在早8時前和晚8時后,利用居民集中遛狗的時間段上街巡邏。張瑞均、潘劍瑋夫婦是一對資深的志愿者,原來單純的遛狗時間成為了夫妻二人相互協作為社區作貢獻的服務時間。晚8時后,夫妻二人和自己的愛犬一道進行夜間巡查。“養犬人有共同話題,溝通起來方便。我們主要會勸導養犬居民按時遛狗、為犬只束牽引帶和及時清理狗糞便。”張瑞均說。石根生和趙玉仙夫婦已70多歲,對待工作非常認真,看到不文明行為就會及時制止。“不少都是老鄰居,我們勸大家,通常都會聽。”牛曉勇和愛人受大家影響,剛剛加入志愿者隊伍,一大早就帶著工具隨手清理狗糞便。“文明養狗應該成為風尚,我們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影響別人、帶動別人,共同創建文明和諧小區。”牛曉勇說。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令人頭疼的“狗屎問題”有了初步改觀,隨手收拾愛犬的糞便成了越來越多養犬居民的習慣。“這支志愿者隊伍每天穿著‘紅馬甲’遛狗,首先對自己是種約束,保證志愿者能做到文明養犬。其次大家通過宣傳,制止不文明行為,引導更多的人加入文明養犬隊伍。”李怡介紹說。
如今,帶著愛犬做公益,成了社區內的靚麗風景。為鼓勵大家,社區還制定了志愿者積分制獎勵辦法,通過用服務時間兌換小禮品等,建立長效機制,把這份可貴的志愿心意傳遞下去,助力文明城市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