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91,日韩脚交footjobhdboot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电影

您當前的位置 : 太原新聞網(太原日報報業集團) >> 新聞縱橫

盤活資源 點“土”成金

——靈石縣推動“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李全宏 2020年08月07日 10:04

  7月27日,天剛蒙蒙亮,靈石縣梁家墕鄉野場村的驢舍施工場地一派繁忙,工人們趁著涼快加緊施工。野場村村委委員楊金林告訴記者:“縣里的林清林農林牧專業合作社相中了村里的荒山荒坡,掏錢租下來,建設的3個標準化驢舍馬上竣工,合作社的到來,不但可安排100余人就業,還可給村集體帶來4萬余元的年收入。”

  野場村的變化,是靈石縣推動“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縮影。今年以來,靈石縣向改革要效益,注重盤活農村集體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潛在經濟價值,把閑置的、低效的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挖掘出來、統籌起來,實現市場化流動,推動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農村聚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盤活存量規范操作——暢通工商資本“下鄉路”

  7月29日,記者在靈石縣看到一份摸底清查表,上面清晰地記載著全縣各類非承包耕地農村資源的現狀和預期效益:農村集體非承包耕地7.27萬畝,可利用1.06萬畝,已入市0.56萬畝;林地66.04萬畝,可利用7.57萬畝,已入市5.4萬畝;四荒地47.89萬畝,可利用22.55萬畝,已入市18.77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28萬畝,可利用2.28萬畝,已入市1.64萬畝;宅基地3.98萬畝,可利用0.59萬畝,已入市0.19萬畝;集體經營性資產3.21億元,年經營性收入3000余萬元。

  土地和農房是農村最核心的資產。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導致一些農村出現凋敝的宅基地、閑置的房屋、撂荒的土地、荒蕪的企業等現象,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盤活這些潛在資源,讓冷資產變身熱財富勢在必行。

  農村閑散資源有多少?“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啟動后,靈石縣按照“市指導、縣統籌、鄉負責、村實施”工作思路,對全縣域內的農村集體非承包耕地、林地、四荒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數量、現狀和收益進行了一次大普查。縣、鄉、村三級干部沉下身子,對每項指標、每個地塊進行實地查驗,將全縣12個鄉鎮192個行政村的“五地一產”六項內容摸底清查逐一登記在冊,搞清了全縣各類存量資源實際情況、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經濟價值。

  在摸清家底之后,靈石縣全面梳理查找50畝以上非承包耕地集中地塊,對已經初選出35塊50畝以上的地塊,通過交換、流轉等方式,化零為整,進一步擴充、規范,以便入市“流通”。這些地塊依托中國鄉建院因地制宜進行項目規劃,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工則工、宜商則商。
為了確保這些閑散農村資源安全入市,同時對土地出讓價格、出讓合同、出讓流程等方面都做了嚴格規定,實現村集體、農民和經營主體互惠共贏,暢通了工商資本“下鄉路”。靈石縣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一塊塊整合、規劃出的優質‘五地一產’資源成了招商引資的搶手貨。目前,已有60余家縣內外企業與縣、鄉、村三級達成了合作協議。”

  大膽探索因村施策——挖掘農村資源“增值點”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記者來到靈石縣靜升鎮靜升村崇寧堡生態康養園項目工地,工人師傅們正在栽植花草,各類花草生機勃勃。花匠師傅告訴記者,整個溫室大棚共栽植300余種國內外的珍稀花卉和果木樹種,各類植物長勢良好,真正實現了“南花北養、南樹北種”。

  崇寧堡生態康養園項目是王家大院創建5A級景區的配套項目,9月將全面竣工。項目負責人薛直威介紹:“項目總投資8.59億元,所需用地全部租賃靜升村的非承包耕地、四荒地,每年僅土地租金一項,靜升村就可直接增加收益35萬余元。”

  在“五地一產”入市改革過程中,靈石縣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探索形成了廠礦反哺型、文旅融合型、龍頭鏈接型、資產發包型、托管經營型、“抱團”發展型、鄉賢創業型等七類改革模板,靜升鎮靜升村就是其中的文旅融合型。全縣12個鄉鎮因地制宜,每個村挖掘農村各類資源的潛在最大價值,依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引進工商企業發展適宜產業項目,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馬和鄉馬和村采用集中流轉形式,把530畝土地以每畝每年800元租金流轉給靈石紅杏能源有限公司下屬的紅杏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成智能溫室大棚1棟,設施蔬菜大棚105棟,帶動150戶村民年增收42.4萬元。

  王禹鄉和梁家墕鄉利用整合的95.94畝非耕地吸引靈石東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年出欄100萬頭生豬養殖場,今年11月份可投產。不但能給當地村集體帶來40余萬元的收益,還可提供60余個就業崗位,并帶動農村養殖戶70余戶。

  夏門鎮安家莊村與清亮林果專業合作社簽訂協議,對村里的“五地一產”進行統一登記,實行規模化經營。目前,已經投入近千萬元,新造整理土地1200余畝,規模種植“玉露香梨”2.7萬余株,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700萬元,村民因此可增加年收入500萬元。

  ……

  “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喚醒了農村沉睡的資源,不但給企業找到了大顯身手的舞臺,還讓村集體和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靈石縣農村事務管理中心主任賀瑞勛對記者說:“現如今,靈石縣的每個村都發揮各自優勢,各顯神通,積極引進各類企業上山下鄉投資興業,‘五地一產’農村資源積極入市、主動改革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

  優化產業引進項目——創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7月30日,在靈石縣王禹鄉東疙瘩村的柴胡種植田里,村民們在龍鳳種養專業合作社技術員的帶領下,正在進行田間管護。村民楊新平高興地說:“這兩年在龍鳳合作社干活,每天掙100多塊錢,家里能顧上,錢也掙了,這些都是‘五地一產’入市改革的功勞。”

  東疙瘩村把包括荒山、荒坡、荒溝在內的1122畝土地,以每畝220元的價格流轉給龍鳳種養專業合作社,把舊磚廠建成中藥材加工廠,村里70%的勞動力在合作社實現了就業,龍鳳種養專業合作社成了帶動群眾增收的示范農業經營主體。

  靈石縣結合縣情農情,優化產業結構,找準突破口、找到切入點,引進工商資本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養豬、養蜂和核桃、中藥材、花卉種植“兩養三種”作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抓手,利用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整合核桃產業發展基金和各級種養、農業科技、農機補貼等資金,形成3000萬元的“補助包”。每年集中力量扶持5至10家引領性的農業經營主體,避免“撒胡椒面”,放大示范效應。

  為了推動項目落地,靈石縣還打破村與村之間的界限,同一地域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共建共享,走聯合發展的路子。段純鎮南坪頭村、徐家莊村、牛家莊村等6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8.94平方公里,6個村聯合與鑫源煤業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該公司以每畝每年200元的租金租賃了6個村的閑置土地資源,用于種植各類蔬菜和苗木,安排當地500余人就業,平均月收入3000元,6個村集體也因此增加經濟收入123萬元。

  根據摸底清查數據,靈石縣各類非承包耕地農村資源可承載項目466個,可拉動投資36.5億元,目前通過入市改革,新培育項目23個,投資3.5億元,預計新增年產值4.2億元。靈石縣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改革推動、項目建設帶動的力度,促進農村產業創新升級,建設一批資源獨特、環境優良、設施完備、業態豐富的特色農業村和休閑旅游村,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新活力。”

(責編:鄢妮)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青神县| 鄄城县| 油尖旺区| 互助| 达孜县| 绵竹市| 牟定县| 平乐县| 蛟河市| 宾川县| 西城区| 津市市| 铁岭市| 湖口县| 吉安县| 尚义县| 山西省| 广宗县| 桦南县| 读书| 康保县| 贡嘎县| 尼木县| 镇平县| 密云县| 河源市| 阳城县| 大足县| 方山县| 大新县| 屏边| 射洪县| 曲阳县| 岱山县| 民权县| 边坝县| 监利县| 永康市| 新营市|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