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姚村鎮棗園頭村的一位村民,來到晉源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辦理土地流轉的承包經營手續。“我打算承包70畝土地開展采摘活動,遞交材料沒幾天就辦完了手續,很方便。”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晉源區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有序推動農村集體產權流轉,規范集體資產管理。
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晉源區95個建制村全部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農村社會生產力不斷解放和發展,實現了“閑置資源盤活、集體經濟壯大、農民穩定增收”的喜人變化。這其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晉源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成立于2018年7月,是集政策咨詢、信息發布、組織交易、產權鑒證于一體的交易平臺,按照統一監督管理、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鑒證等“六統一”的模式運行。晉源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張來弟為此忙碌了兩年多。她說:“農村集體三資是指在集體所有制下,所有的資金、資產和資源,是改革中群眾最關心的。這個交易中心確保了農村集體資產流轉交易的陽光操作,堵住了集體資產流失的漏洞,更確保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截至目前,該中心已完成369宗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交易,涉及土地總面積2057.29畝,金額641萬元。
8月中旬,晉源街道東關村的一位村民拿到了銀行發放的2萬元小額貸款。“最近想買一些農資,交易中心幫我向銀行申請貸款。”該交易中心在全省創新拓展了以股權、經營權為主的“兩權貸”服務,不僅為農戶與銀行搭建信息互通的平臺,還為農戶提供抵押擔保,破解了群眾的融資難題。
晉源區副區長朱永軍表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為農村發展注入活力,讓廣大農民享受到改革紅利,下一步交易中心將繼續完善服務功能,開通“四荒地”使用權流轉、林權流轉、農業生產設施流轉、小型水利設施購置、農業工程項目招投標等業務,進一步撬動社會資本向農業農村集聚,充分釋放農村產權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