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漸濃的太原街頭,處處透著一股文明新風,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大街小巷干凈整潔,人人爭當文明表率,處處閃耀文明光輝,市民整體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創建文明城市的濃厚氛圍讓太原城顯得更有魅力。
文明交通新變化人車出行更有序

禮讓斑馬線的更多了,機動車不亂停亂放了,闖紅燈現象越來越少,乘坐公交上下有序……這些“出行”變化,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近日,記者走訪多個街道與商圈看到,文明風尚在我市市民的出行細節中處處體現,講規矩、守秩序正成為又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府西街新建路口,記者看到,十字路口設有專門的行人等候區與非機動車等候區,人行道斑馬線顯示紅燈,行人自覺地在路口等待綠燈,綠燈亮起,人們才從斑馬線過馬路,非機動車從指定車道過馬路。
此外,斑馬線前禮讓行人也有很大改觀,在南內環街體育路段,行人較多,但看到行人過馬路,司機都會主動停下來,讓行人通過后在通行。“原來過馬路,尤其趕上高峰期,得等上半天,現在不同了,只要是行人過馬路,機動車就會禮讓,非常安全。”家住在附近的陳明軍笑著說,禮讓斑馬線已經成為我市隨處可見的文明景象。

“除了禮讓行人,其實變化最大的是逆向行駛行為的減少。”迎澤大街新晉祠路的交警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我市交警部門對逆向行駛、闖燈越線等非機動車不文明行為持續整治,逆向行車現象大幅度減少。人們漸漸地發現逆向行車雖然看似方便,但是交通安全隱患卻不小。現如今,隨著逆行減少,十字路口更安全了也更通暢了,文明交通的便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彰顯。
涵養家風促和諧傳遞文明新風尚
“家是充滿愛的小世界,是我們前行路上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8月24日,談起自己的家庭獲得2019年市級“最美家庭”,目光深邃的張瑛笑著說。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不同,對她而言,“百善孝為先”,只有把孝老愛親作為人生的起點,家庭才能變得溫暖和美。

張瑛是迎澤區執法分局的一名財務工作者,丈夫在太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孩子就讀于天津大學。張瑛二十年如一日,盡心竭力,悉心照料因患腦溢血不幸癱瘓在床的母親和行動不便的父親,受到了左鄰右舍的好評。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我希望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張瑛經常教育孩子,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要學會感恩,成長為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如今,兒子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名牌大學—天津大學,并以學院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公派出國訪學的機會,得益于好家風的傳承。

張瑛二十年如一日照顧父母,孝老愛親風范令人動容;武玲麗向上向善,祖孫三代熱心公益;姚潤堂支持兒子國防事業,胸懷大愛令人欽敬……在我市,越來越多的家庭以各自的好家風感染著周圍的人和家庭,匯聚為一股股社會暖流。創城活動中,市婦聯通過評選“最美家庭”,將家訓家風融入家庭教育、融入道德講堂走進社區,弘揚宣傳好家風故事,營造濃厚文明家庭氛圍。
人人都是志愿者創城路上同心干
拾垃圾、撿煙頭、維護交通路口秩序……他們身穿紅馬甲、手拿工具,穿梭在大街小巷,他們來自于群眾,也活躍在群眾之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遞正能量,引領城市文明不斷前進。

張霞是太原市37中的一名老師,“志善迎澤·公益一小時”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她帶領著37中教師每周五下午前往社區參加志愿活動。“現如今,市民素質提高了,亂丟垃圾的人少了、文明出行的人多了,每周都有新變化,這讓我感覺到,我們的工作越來越深入人心。”張霞頗感欣慰地告訴記者。

“您好,請您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謝謝您的合作。”8月22日早上,在漪汾街千峰路口,志愿者李敏及時勸導行人。自7月1日我市啟動“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志愿服務活動以來,太原市114個交通路口,每天1026名志愿者參與文明交通勸導活動,在全市營造出了“文明交通、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愛國衛生季”活動開展以來,萬柏林區南寒街道有序開展文明巡訪活動。“你好,這是《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倡議書》宣傳冊。”文明巡訪員們不顧酷暑,深入小區、挨家挨戶上門對近期創城重點進行宣傳,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文明素養,提高創城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

文明,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如今的太原,從“面子”到“里子”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城市更有質感、更有活力、更具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