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斜掛,余暉盡染,船只穿梭,槳櫓作響,驚起片片飛雁。”這樣的意境出自明代詩人張頤筆下的詩篇《汾河晚渡》。穿越歲月長河,當今天的人們暢游汾河景區,依然可以感受到一條河帶給一座城的靈動之美。
汾河,讓黃土高坡上的太原城水韻綿長。漫步城中,街巷整潔,道路通達,處處有綠,抬頭見藍。通過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東西兩山建成30處城郊森林公園,形成“一湖點睛、一水中分、九河環繞”的水韻龍城格局。
“氣候清涼、海拔適中、飲食豐富多樣、醫療資源充足、整體環境不斷改善,擁有發展康養產業的獨特優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張義豐認為,打造“康養太原”特別是“夏養太原”,具有一定優勢。
早在2013年,李文紅就看好了太原的養老產業,在晉源區建成了太原市源緣圓老年公寓。前不久,她用半個月的時間考察了貴州、重慶等地的養老院和康養產業后,更加堅定了在太原發展這一產業的信心。“高品質的健康生活已成為社會普遍追求,加上人口老齡化趨勢凸顯,涵蓋養老、養生、醫療、文化、體育、旅游等諸多業態的康養產業受到各方關注。”李文紅認為太原非常適宜發展康養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86歲的藍先生是江蘇人,孩子在太原工作。每年他和老伴都提前預約源緣圓老年公寓,夏天到太原避暑。“太原太美了,有精力時,我就和老伴去天龍山、晉祠公園、太山轉轉,覺得累了就在老年公寓和‘鄰居’聊聊天,這樣的生活真美。”藍先生說,“第一次來,我就喜歡上這里了。這里夏天特別舒服,老年公寓硬件、軟件設施齊全,活動安排豐富,我們每天都樂呵呵的,真是養老的好地方。”
看好太原康養市場前景的還有森棲小鎮的總經理郝繼強。迎澤區董家莊村在2015年引進資本開發了森棲小鎮項目。“我們在云南就有一個類似的項目,在太原發展就是看好了這里的氣候和環境。”如今的森棲小鎮已小有名氣,周末游客不少,人們沿著樹木蔥蘢的健身步道走上一圈,做做有氧運動,神清氣爽。步道旁、山林間,不時可看到山雞、喜鵲、畫眉鳥、布谷鳥等飛禽的身影。“在這里住一晚,才能體會到太原東山的全部韻味,望著璀璨的星空、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聽著蟲鳴鳥叫,愜意人生。”郝繼強說,“現在項目二期工程已全面鋪開,將董家莊村全部包含在內,不僅能讓市民游山、看水、賞景,還提供健康飲食等,‘洗眼’‘清肺’‘養身’兼得。”
隨著整體環境的不斷改善,我市的不少康養項目已逐漸完善。古交市福山森林康養基地被確定為2019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基地平均海拔達1300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森林覆蓋率超過75%,空氣清新,環境宜人。陽曲縣“營響未來”森林康養基地今年7月開園,主要以森林體驗、森林康養、生態休閑、戶外運動、鄉村旅游為主。
去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康養產業帶動,發揮我省優勢,加快打造康養山西、夏養山西品牌,以康養拉動旅游全產業鏈發展;重點發展鄉村康養、森林康養、溫泉康養、中醫藥康養等新業態。“康養產業蘊含著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覆蓋面廣,產業鏈長,能夠打造成一個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省社科院的周潔表示,太原應進一步發揮氣候清涼、海拔適中、飲食多樣、醫養資源豐富的優勢,以康養帶動全產業鏈發展,以養心、養生、養老為發展方向,發展融旅游、居住、康養、醫療、護理為一體的產業集群,讓“康養”成為太原的一張新名片。(李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