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這些安全用餐舉措不是小事,而是降低公共衛生安全風險、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疫情當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守護平安的妙藥良方。基于這樣的認識,3月3日,市消協聯合市烹飪餐飲協會、市食品安全學會在全市范圍內倡議‘就餐時請使用公筷公勺’,當時就有101家餐飲企業及117個家庭積極響應。”提起發布倡議,市消協秘書長卞傳志回憶說。
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標配”,這個隨“疫”而變的餐飲小細節,體現的是健康文明新風尚。響應倡議的餐飲企業通過設置公筷公勺架和宣傳提示標識,大力推行“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光盤行動”,主動提供、引導和善意提醒顧客使用公筷公勺;參與的家庭積極落實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分餐制”,在全社會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隨后,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和家庭加入到這一行動中,成為文明新風的實踐者、傳承者、推動者。5月1日起,市消協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陸續向社會公布響應倡議的餐企名單,并誠邀社會各界對其落實情況予以監督,共計發布60家,有力引導了消費者健康就餐,促進提升餐飲行業服務水平。
小餐桌關乎大健康,小餐桌帶動“新食尚”。5月18日,市消協聯合市烹飪餐飲協會、市食品安全學會,邀請省城積極響應“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倡議的20家知名餐飲企業共話推廣落實,引導餐飲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主動作為,確保公筷公勺擺上每個餐桌。晉祠賓館和山西飯店等餐企工作人員介紹了經驗。
“‘小餐桌’帶動‘大文明’。市消協將逐步開展‘公筷公勺’進餐廳、進食堂、進家庭、進學校、進農村等活動,派志愿者監督落實情況。”卞傳志說。7月29日,22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大中小學和幼兒園食堂積極響應倡議。在“公筷公勺進食堂”名單里,山西財經大學飲食中心、現代雙語學校南校食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堂等位列其中。